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膀胱癌的新诊病例中70%为浅表性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为经尿道切除。膀胱癌经尿道切除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进展率。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间隔,也可能防止肿瘤进展,是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切除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 目前紫杉醇已是国际上继阿霉素和含铂类抗癌药物之后的热点抗肿瘤新药。美国FDA已批准紫杉醇用于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等的治疗。紫杉醇是一种作用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药物,阻滞真核细胞于G2/M期。低浓度时通过改变微管动力学变化,限制细胞有丝分裂,引起细胞体积和DNA含量异常,造成细胞死亡;高浓度时造成稳定的微管束形成,增加了微管聚合体团块体积,导致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紫杉醇对膀胱肿瘤具有显著的疗效,为目前所知膀胱肿瘤单药化疗之最,已进入临床Ⅱ、Ⅲ期临床试验。在评价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中,凋亡是重要的指标和机制之一。 MNU诱导的膀胱肿瘤与人膀胱肿瘤的发生和生物学行为类似,经历从原位癌、肌层浸润和死亡的全过程,而且发现多种治疗药物对其诱导的晚期肿瘤无效,对早期肿瘤则效果明显,这也符合临床膀胱肿瘤治疗的普遍情况。因此,可以用该模型进行膀胱肿瘤化疗的研究。 本实验以人膀胱癌EJ细胞株为靶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紫杉醇作用后EJ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紫杉醇诱导EJ细胞凋亡及抑制增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分析紫杉醇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为紫杉醇用于膀胱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为紫杉醇可能通过药理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本研究用紫杉醇对MNU诱导的大鼠膀胱肿瘤模型进行膀胱灌注,并以细胞增殖周期比例、微血管密度和凋亡指数为指标对紫杉醇的抑瘤作用机制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