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母语背景为英语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中,常出现与“在”字短语运用有关的各种偏误。对比分析假说认为母语负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对“在”字短语及其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本文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汉语本体对“在”字短语的研究、英语方位介词短语、存在句的研究,以及对外汉语界对“在”字短语习得方面的探索;根据以上综述做出理论假设,推测汉英语中存在差异的主要类型,以及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出现的偏误类型。第二部分以文学作品中汉英双语对照语料为主要研究材料,从语言形式、语义等角度对“在”字短语与其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考察,寻找异同,并做出较为细致的分类。第三部分对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与“在”字短语运用相关的偏误语料进行考察分析,印证目的语与母语差异对于学习者习得“在”字短语的影响。再以偏误考察结果为基础设计出问卷,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以期发现不同水平学习者对“在”字短语总的习得情况。考虑到教材的编排、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者的习得也有影响,在第四部分对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材中相关部分进行考察,试图找出教材设计中促进或干扰学习者习得的因素。最后,以上述考察分析为基础,做出结论,证明理论假设成立,并提出在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中对“在”字短语处理的建议。本文得出了“在”字短语由于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常见三种句式(a.主语+“在”字短语+动词,b.主语+动词+“在”字短语,c.“在”字短语+主语+动词)在自然语料中的比例分布,同时也找到了其在习得上的先后顺序;对汉语框式介词与英语介词短语的对应情况进行分类,寻找异同,并对与框式介词使用相关的偏误进行了考察分析;对于用于句首介词“在”字的隐现做了初步分析,找到学生最常见的相关偏误类型;从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角度对“在”字短语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