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约35000万人为HBV感染携带者,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HBV慢性感染所导致的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肝癌等。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近年,研究发现在病毒慢性感染时,多种抑制性受体表达于T细胞上,从而减弱了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另有研究显示,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的小鼠T-bet与抑制性受体如PD-1的表达呈负相关,T-bet在转录水平可直接抑制PD-1的表达。本研究拟对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者体内CD8+T细胞IFN-γ、T-bet及PD-1、LAG-3、CTLA-4三种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者血清学、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阐明HBV感染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资料,为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目的:分析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者外周血特异性CD8+T细胞IFN-γ、T-bet和PD-1、CTLA-4、LAG-3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同时分析感染者血清学、病毒学及生化指标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HBsAg、HBeAg、多种抑制性受体及转录因子T-bet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99例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者(包括急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23例,慢性乙肝恢复者12例)和14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同时收集ALT、AST、HBV DNA定量、HBsAg定量、HBeAg定量、肝脾B超等临床资料;2.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离术分离标本外周血中的PBMC,收集并冻存;3.将PBMC标本分为两组:一组不加任何刺激,即未刺激组;另一组加入抗CD28和HBV核心蛋白抗原全肽库刺激,即刺激组。采用流式细胞检测CD8+T细胞PD-1、LAG-3、CTLA-4及T-bet、IFN-γ表达水平;4.分析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者CD8+T细胞IFN-γ、T-bet及PD-1、LAG-3、CTLA-4表达水平之间差异和相关性,同时分析HBV感染不同临床表现者血清学、病毒学及生化学指标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肽库未刺激组各因子表达的分析:1)PD-1: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肝恢复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非活动HBsAg携带组>正常对照组,其中急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非活动HBsAg携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人组表达量低于肝炎组和恢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T-bet: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慢性乙肝恢复组>非活动表面抗原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正常对照组,其中急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携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IFN-γ: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慢性乙肝恢复组>非活动表面抗原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正常对照组,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肽库刺激组因子表达的分析:T-bet: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肝恢复组>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非活动HBsAg携带组>正常对照组,其中正常对照组表达量低于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乙肝恢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肽库未刺激组和刺激组因子表达分析:1)急性乙型肝炎组:T-bet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时高于刺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D-1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时低于刺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慢性乙型肝炎组:PD-1、IFN-γ和T-bet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时低于刺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33和0.045;4)非活动HBsAg携带组:PD-1和IFN-γ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时低于刺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p<0.001、p=0.009;5)慢性乙肝恢复组:CTLA-4、PD-1和IFN-γ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时显著低于刺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9、0.002、0.031;6)正常对照组:PD-1、IFN-γ和T-bet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时显著低于刺激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7、0.013和0.0007;4.各组因子相关性分析:1)急性乙型肝炎组:HBV核心蛋白肽库刺激时,T-bet与PD-1均呈正相关。2)慢性乙型肝炎组: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和刺激时,T-bet与CTLA-4、IFN-γ均呈正相关。3)非活动HBsAg携带组: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和刺激时,T-bet与CTLA-4LAG-3均呈正相关。4)正常对照组:在HBV核心蛋白肽库未刺激和刺激时,T-bet与CTLA-4、PD-1、LAG-3均呈正相关。5.临床指标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1)急性乙型肝炎组:HBeAg定量与T-bet呈正相关;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HBsAg定量与PD-1、IFN-γ均呈正相关;3)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CTLA-4、PD-1、IFN-γ、T-bet均呈正相关;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急性乙型肝炎时CD8+T细胞IFN-γ、T-bet和PD-1等抑制性受体的表达高于慢性HBV感染者,提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CD8+T细胞的反应强于慢性HBV感染者;肽库刺激与未刺激时,T-bet与各种抑制性受体的表达水平多呈正相关,与先期文献报道的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的小鼠的实验结果是相悖的,提示,在HBV感染中,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可能处于一种被动升高状态,目的是为防止过强的免疫损害,并可能在HBV感染慢性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研究结果显示HBsAg和HBeAg与T-bet及抑制因子的表达多呈正相关,提示,HBsAg和HBeAg可能对T-bet表达无抑制作用,对抑制因子的表达是否有增强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