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降雨、地形的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时空演变模拟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l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长江上游流域的非点源(NPS)污染已经超过了点源污染。论文选择长江上游作为研究区,建立了研究区数据库;开展人工降雨试验,确定研究区降雨、地形与非点源污染TN、TP的定量关系,将其NPS输出模型耦合,并进行参数率定;对长江上游1960~2003年的NPS污染进行负荷估算和时空分布模拟,探究研究区NPS污染负荷、主要污染源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与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得出了降雨、地形与NPS污染物流失的相关关系。(2)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3年的TN负荷分别为68.92万t、102.81万t、111.29万t、188.98万t、231.84万t和246.61万t;TP负荷分别为9.50万t、9.71万t、16.41万t、18.18万t、24.04万t和23.96万t。(3)1980年后农村生活、畜禽养殖、特别是非自然用地等人为作用取代自然因素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营养源。(4)1960~2000年期间,TN、TP的负荷总量与负荷强度均迅速增加,但2000年后增加速度放缓,这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有关;就NPS污染负荷总量与负荷强度的空间分布而言,1980年后TP、TP高负荷区是旱地,说明对旱地的水土保持与退耕还林等措施仍需加强。(5)对于长江上游,建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开展保护性耕作方式,加强水土保持和“截汇”工作;变顺坡种植为等高种植;控制畜禽养殖规模,采用生态养殖,提高养分管理水平,减少养分流失。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基于WebGIS的建设工程监管系统的技术架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管的可视化,旨在为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的监管水平提供科学、准确、综合的信息支持。
对于缺失RPC文件的卫星遥感影像可以通过ENVI平台,根据地面控制点(GCP)或外方位元素(XS,YS,ZS,Omega,Phi,Kappa)建立通用的RPC文件,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控制点对影像进行正射校正。实践表明,其建立的RPC模型文件不仅能满足相机或卫星模型的参数要求,而且能获得比较高的校正精度。
漆酶作为一种重要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制浆造纸及纸浆生物漂白等领域,但是漆酶在高pH及高温条件下容易失活,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以获得耐高pH或耐高温漆酶突变漆酶为目标,
生态问题作为经济性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是20世纪以来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关乎着未来地球上生命形态的存在。大兴安岭地区在“十二五”规
在构建和谐油田中,各级工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本文从工会的组织作用、企业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设“模范职工之家”、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和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我国的大气污染特点是污染气体浓度局部地区偏高,沙尘天气严重,导致痕量气体与颗粒物共存于大气。在我国污染气体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等,所以选取SO2、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