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特征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tycong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最为复杂多样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发生动物鼠疫流行和人间鼠疫病例最多的疫源地之一。因此,系统研究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的特征是我国鼠疫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默认编码序列差异位点特征的研究和用重组鼠疫菌素(Pst)检测动物和人血清中Pst抗体的研究。一选择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的青藏高原型测序菌株Z176003的CDS序列与Default数据库中的默认编码序列进行比对,通过分
其他文献
海洋环境下,硫酸盐侵蚀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混凝土材料在硫酸盐侵蚀作用下,孔隙中的水化产物会与渗入的硫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称为水化硫铝酸钙晶体,俗称“钙矾石”。由于生成的钙矾石晶体体积大约为反应前水化铝酸钙体积的2.5倍,因此,钙矾石晶体会对混凝土产生挤压作用,当由于钙矾石晶体所产生的内膨胀力所引起的孔隙边缘的拉伸应力超过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将导致混凝土材料微损伤的成核。
学位
再生混凝土是利用旧建筑物上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筛分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重新配制的混凝土。由于再生骨料中存在着大量的废弃水泥砂浆和其它杂质,使得所配制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偏低、体积稳定性较差,耐久性不高。随着混凝土进一步的发展,高性能再生混凝土便应运而生,一方面它合理的使用再生骨料;另一方面在其配制的过程中加入了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强度和耐久
学位
本文以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化学再碱化过程中钢筋及铁锈的电极反应过程、电解质选取及迁移过程、混凝土组成和结构变化、缓蚀剂辅助再碱化技术应用,再碱化技术模拟应用四个部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对再碱化技术参数进行补充及优化,为再碱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理论操作支持。第一部分:分别以1M Na_2CO_3、1M Na_2SiO_3、饱和Ca(OH)2三种电解质溶液对自然碳化及人工碳化混凝土
学位
混凝土宏观试验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且随机性大,使其研究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细观层次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即在考虑界面过渡区的前提下,将混凝土视为由粗骨料、砂浆以及骨料与砂浆之间的过渡粘结面组成的三相非均匀复合材料,进而弥补宏观分析的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混凝土材料学角度出发,以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学为基础,按照软件工程学思想,研究基于图形学的二维细观结构
学位
粉煤灰混凝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一方面是可以将粉煤灰有效利用,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性能不稳定,导致粉煤灰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影响比较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将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粉煤灰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工程中经常采用快速碳化试验测定混凝土试块的碳化深度,这种方法能快速得到试验结果。但是
学位
枯萎病难于防治的特点使得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控制其发展,该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具有高度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难于防治,在众多防病措施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来控制枯萎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生防作用的放线菌是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其活菌制剂的研究应用在生物防治中已发挥重要作用。生防菌制剂在环境兼容性和安全性能上具有传统化学药剂无法比拟的优势,其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
学位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螨,在许多国家造成严重危害。该螨对农药的抗药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植保学者的高度重视。由于甲氰菊酯高效低毒,触杀作用强,对环境安全等特点,在果树生产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使用量大且频次高,导致二斑叶螨已对其产生抗药性;螺螨酯是拜耳公司推出的新型杀螨剂,任何新型农药的使用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抗药性的隐患。为了延缓二斑叶螨对甲氰
学位
目的:了解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及肠道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进行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的监测,进而指导本地区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及避免滥用抗生素,使本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更合理使用与节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10月及2010年5月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临床及细菌学特点。根据检出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
学位
目的:本课题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趋势。同时分析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此外本文还深入探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细菌耐药率的相关关系,从中归纳出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应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本文研究警示广大医药工作者警惕细菌耐药率的增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2004~2009年所研究医院抗菌
学位
目的:研究江西省部分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型特点,最常见基因型与插入序列Isabal的关系。初步探讨江西省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连续收集江西省3个地区4家三甲医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共140株,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作为对照株。采用琼脂稀释纸片扩散法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