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工业如何迎接这一挑 战,该论文在对国内外石油发展研究及国外大石油公司战略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石油化工 业改革的现状,提出了“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应采取开放型全球市场战略,迎接经济一体化 挑战”的观点。论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石油在全球范围内是否还是重要的资源,石抽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多元影响 论述了战略性资源的三个本质特征及石油商品的10个方面的特点。即石油是一种重要 的资源性商品,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石油的生产成本由三个部分组成, 石油资本投入一般追求垄断利润,石油资源具有不确定性,石油与经济增长具有紧密性, 石油的替代资源及其“回止价格”,石油市场结构类型——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石油的沉 没资本,OPEC的产能利用及“地缘能源政治”等。 论述了石油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跨国公司相互竞争的过程。石油工业产生于18世纪 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石油供应量超过需要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石油 资源大量发现,随着世界石油中心由墨西哥湾向波斯湾的转移,美国1948年成为净石油进 口国,开始对中东石油的依赖,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是标志着石油市场的又 一极产生,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 巨大的影响,OPEC开始世界经济中产生重要作用,1986年以后石油供过于求,油价持续 疲软。1990-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机。论文对1970-1999年三十年石油价 格波动进行了研究和特点分析,并对1999-2000年石油价格高位震荡原因进行了分析,对 全球经济的影响,对产油国、对消费国、对产销国、,特别是对OPEC国家、对非OPEC 国家等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这一部分的分析中得出基本结论是在未来30-50年内“石 油时代”不会结束。 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实施开放型全球市场战略的背景 论文论述了中国石油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从贫油国——自给自足——进口三个发 展阶段;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国,又是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国际石 油波动对中国经济有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基本现实和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已成 为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即将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开始研究和 试点用剩余粮食替代石油。论文论述了石油化工能源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及面临的世界 环境,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的生产和消耗,21世纪我国对能源的需 求和绿色GDP,新世纪能源结构变化对我国能源的影响,当前我国面临世界石油市场上的 “三足鼎立”:OPEC、非OPEC、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石油化工业对我国的影响,对 世界石油、天然气能源产销布局的简要分析和估价。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中国石油化工业“走出去”溶于国际石油市场,参与国 际竞争和“引进来”开放国内石油市场,杭衡国外挑战,已是非走不可的一条路。 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我国石油化工产业于20 世纪50年代末开始起步,70年代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前提下,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设备逐渐缩小了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石油化 工产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得到了创新,主要石化产品跃居世界前 列,90年代石油化工产业进行了企业重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均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中,我国也在短短的几十年成为石油强国。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存在许多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集团存在“人而不强”等问题。 那么,采取开放型全球市场战略对于中国的石油化工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充分地适应和有效地利用了国际竞争,便能够扩充自己的优势。摆脱自己的劣势,沿着发展一强壮的路径,最终脐进石油强国之列。 第四部分,国外石油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介绍了国外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及其发展战略,这些对我国石油化产业的开放型全球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经验,论文研究了各大公司的14个方面的开放型全球市场战略。 第五部分,我国石化业开放型全球市场战略。这是论文的落脚点,论文分析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50多年来的发展。对现状和面临的国内外竟争形势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石化业应加快开放型全球市场战略步伐;大力开发大陆油气资源,建立战略性石油储备,。加快石油价格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石油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