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工艺与微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传统除磷脱氮工艺中存在的矛盾,加深对反硝化除磷机理的研究,推动双污泥除磷脱氮系统的实际应用,本课题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对连续流双污泥系统进行了长期试验研究,包括对设计参数选取,微生物培养驯化,运行工况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研究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厌氧-缺氧静态烧杯试验、微生物学研究和有关动力学推导。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①成功地实现了采用实际生活污水短期对连续流双污泥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污泥培养和启动,并提出了系统启动的操作程序和控制因素。②为避免人工合成污水有机底物单一的缺点,本实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成功的开展了对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相关研究,在实现高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又达到了同步高效去除氮磷的污水深度处理目的。提出了该系统C/N比、回流比、水利停留时间等最佳工艺参数,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③系统地进行了对反硝化除磷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系统中氮磷与聚磷菌内的聚合物的变化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地揭示了反硝化聚磷污泥的特性和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规律;完善了反硝化除磷机理,合理的阐释了反硝化除磷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反硝化除磷的工艺过程。④通过反硝化除磷微生物学研究,成功分离出多株反硝化聚磷菌,并分别对各株菌的聚磷能力给出定量描述。提出了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方法,为反硝化除磷研究和工艺检测提供了依据。首先进行的是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对有机物及氮磷去除特性的研究。双污泥系统是将厌氧、缺氧反应器与接触氧化式硝化反应器相结合。硝化菌与反硝化聚磷菌彻底分开,互不混合。反硝化聚磷污泥在厌氧-缺氧反应器内循环,而硝化污泥独自循环。反硝化聚磷污泥在厌氧池吸收污水中的有机底物并释磷,在缺氧池利用硝化池供给的硝酸根为电子受体,以生物体内聚合物(PHA)为底物,在反硝化的同时吸磷。这样,解决了传统除磷脱氮工艺中由于聚磷菌和反硝化菌在厌氧阶段对原水中有机碳源的竞争而引起的碳源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同时,硝化菌污泥龄长而聚磷菌污泥龄短,二者彻底分开,使硝化和除磷都能达到各自最优的运行状态。对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很好,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8%、92.51%、75.75%和84.47%,均能达到污水处理的国家一级标准。但运行中发现,系
其他文献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的内膜腺上皮及其间质部分异位于子宫的肌层内,但没有超过子宫范围的一种疾病,至今此病尚没有十分明确的发病机制,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临床表现以经行腹痛为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
本项研究主要探讨的是1927~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的米粮贸易问题。 第一章着重梳理了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传统粮食市场及其在近代的兴替,以及1927~1937年间该区域的米市层级及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不同民族慢阻肺患者西北燥证的罹患情况,探讨西北燥证对新疆喀什地区慢阻肺患者病情及证情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筛查
目的:观察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和广州医科大学
目的(1)研究蒙药八味沉香散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预保护和治疗作用及机制;(2)比较研究不同动物心脏配伍八味沉香散对正常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UPLC-Q-Exactiv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子宫内膜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动情期的雌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佳乐组以及补肾活血中药高、中、低剂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目的分析我院近十五年(2001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373例肾癌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临床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
在科技馆展览设计中,主题展开式、学科分类式仍然是目前比较主流和常见的设计方法。要想突破原有这些平面的设计方法,展览设计立体化是一种思路,而借助"二元叙事结构"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