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用于42例健康个体检测的相关医学发现的研究背景: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分子诊断、新的致病基因的发现、疾病-基因相关性方面已经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外表健康的人能否提供有用信息鲜有报导。方法:该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应用Illumina测序平台检测了 42例健康中国人的样本。该技术检测了 303种单基因疾病的约1493个基因包括遗传性肿瘤、遗传性心内科类、孕前常见遗传病筛查组合、遗传性代谢系统类疾病、遗传性老年性疾病、遗传性神经肌肉类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类、遗传性眼病类疾病八大类疾病。根据ACMG指南,致病变异(P)、疑似致病变异(LP)、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US)被报导,同时提供了相应的遗传咨询。结果:在该42例健康个体中发现了家族史相关的两个主要发现。同时有89个致病突变,106个疑似致病突变以及高达925个临床意义不明的变异被发现。其中有132个致病、疑似致病突变与自身健康相关,63个致病、疑似致病突变与后代健康相关(隐性遗传方式)。结论:研究表明对个体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能有效发现潜在的致病风险,并促使临床医生及早采取适当措施对受检者进行疾病诊断,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同时也可防止潜在疾病遗传给下一代,对后代健康具有指导意义。第二部分F8基因内含子突变c.6430-3C>G导致血友病甲目的:血友病甲是一种由凝血因子Ⅷ蛋白功能失调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相比正常凝血因子活性可将其分为重、中、轻三种类型。大多数的错义、无义突变发生在外显子区域,然而一些内含子区域的变异也会导致疾病,其通常会影响F8mRNA前体的剪接过程。因此研究F8基因内含子区域的变异对于疾病的诊断及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患有血友病甲的中国男孩儿中发现了一个F8基因的内含子变异,研究证明男孩的母亲是该突变的携带者。cDNA测序,pSPL3外显子捕获实验以及生物信息学Human Splicing Finder(HSF)分析证实了该内含子突变对F8mRNA前体剪接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患有血友病甲的男孩儿F8基因的一个突变c.6430-3C>G(IVS 22-3C>G),并且该患者的母亲是该突变的携带者。通过患者母亲的cDNA测序结果和pSPL3外显子捕获实验表明IVS22-3C>G突变导致剪切过程中22号内含子的3’端两个核苷酸突变为外显子从而产生了缺失部分C1结构域和C2结构域的截短的凝血因子Ⅷ蛋白。同时HSF在线分析显示该突变在22号内含子中通过产生一个新的隐藏的受体位点从而影响F8mRNA前体的剪切过程。讨论:突变IVS 22-3 C>G影响F8mRNA前体的剪接从而产生功能缺陷的F8截短蛋白,该截短蛋白通过缺失F8蛋白和vWF载体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构域从而降低了该蛋白复合体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