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与管理模式,这使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困境。计划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下,如何高效、合理地配置社会提供给高等教育的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产品既不属于“公共产品”,也不属于“私人产品”,而是介于这两者间的“准公共产品”,一方面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消费具有竞争性,而且在供给上易于排除,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但另一方面教育提供的服务明显具有正的外部性,除受教育者受益外,社会也可获益,又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作为“私人产品”,市场可以有效提供,其供求与资源配置可以由市场调节。而作为“公共产品”,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其供求与市场配置不能由市场调节,需要政府通过计划调节。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由于它兼有两种产品的特征,因而需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其资源配置需要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来完成。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这是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决定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高等教育资源市场配置也是公共管理改革的必然方向。传统单独的计划模式已不能高效、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改变政府职能,树立崭新的高等教育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是摆在我们从事公共管理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深刻问题。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思想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实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计划不是万能的,正如市场不是万能的一样,我们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克服计划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弊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资源市场化配置中,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建立教师与高等学校之间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办学资金多元机制;加快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高校用人制度、校内分配制度、后勤社会化改革。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引进市场机制,关键是要理顺市场、政府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要恰当定位政府的角色,配置政府的职能。通过建立系统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加强绩效评估,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