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当代文学批评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藏族当代文学中的文学批评,主要以辩证唯物法和文化批评学理论为主要依据,对近三十年来藏族新生文学中批评思想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对整个藏族文学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关于藏族当代文学中的批评思想,相对于整个藏族文学创作而言,显得尤为滞后且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为自藏族文学创作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藏族文学批评仍然停留在八十年代的基础层面上,与文学创作的发展水平极不一致。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对《假活佛》、《小路》、《青春的瀑布》等端智加先生的作品为主的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方面,仅限于一个初级发展的阶段,对后生藏族当代文学批评方面未能进行相应的补充。因此,面对这种现象的局限性极为严重,笔者就藏族当代文学批评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与分析,试图弥补这一方面所存在的空缺与不足。有关藏族文学批评方面的历史,一般以1983年格桑叶西先生发表在《西藏文艺》期刊第一期上的对拉巴平措先生的中篇小说《雨后的森林》之批评为先河,迈出了藏族文学批评的第一步。随之在1984年的《西藏文艺》期刊第四期上发表的岗朵才让先生对扎玛尔先生的短篇小说《墙头草》进行的批评,成为对藏族短篇小说进行批评的第一人。紧接着华锐诺布先生在1984年的《西藏文艺》期刊第五期上发表了对江边嘉措先生的长篇小说《格桑梅朵》进行的批评,成为藏族新文学史上对长篇小说进行批评的第一人。同时,旺堆才仁先生在1983年发表于《西藏文艺》期刊第三期上的对昂诺先生的作品《牧区》与罗桑达杰先生的作品《回忆新西藏》以及吉美旺秀先生的作品《拉萨的新面貌》进行的批评,成为藏族文学史上对诗歌进行批评的第一人。另外,扎西巴丹先生在1985年的《西藏文艺》期刊第二期上发表的对才旺先生与罗次先生二人共同完成的作品《故乡的锅庄舞》进行的批评,成为藏族文学史上对藏族散文进行批评的第一人。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几位对藏族文学进行批评的学者以后,他们的传统也被一些热衷于藏族文学的学者所继承,但就人数上却寥寥无几。到了90年代,这种频危的状况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改善,对藏族文学进行批评的学者相对80年而言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多,使藏族文学批评的队伍不断壮大。在这些学者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批评学者主要有斗拉加先生与他的作品《藏族当代文学作品选析》,这部批评性作品对藏族文学史上的批评思想输入了崭新的血液,挽回了藏族文学批评学者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使藏族文学与文学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而对当代藏族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由于前辈们的不断努力与奉献,藏族文学与文学批评在进入21世纪以后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涌现出了一批热衷于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青年学者,对文学批评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大量的贡献。这一队伍的前锋仍然以斗拉加先生与他的作品《探索精神》(2004年出版)为主,这部作品对藏族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更加具体与专业化,成了藏族文学批评领域的主要作品,对后继学者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才让当周先生所著《守望与倾听:藏语新诗精品赏析》(2005年出版)和德吉措女士所著《歌者无悔》(2006年出版)以及南色先生所著《藏族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出版)的相继出版发行,在藏族文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作品对藏族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主要是从批评藏族近现代诗歌开始,逐渐步入批评藏族短篇、长篇以及中篇小说的领域,归纳与总结了藏族文学与批评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德吉措女士的《歌者无悔》与南色先生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出版发行以后主要用于各民族大学中藏族大学生的文学课教程用书,广泛传播在高等学府的殿堂之中,对现代藏族大学生学习藏族文学创作与批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以这些学者与他们的作品为代表的藏族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在当时看来能够满足广大读者朋友们的需求,也纯属藏族文学批评方面的专著,但尽管如此,就这些文学批评方面的微微成绩远远不能完全解决藏族文学创作与批评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与缺口,需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才能有效解决。对藏族文学批评进行再批评的研究方式贯穿了本论文的全部内容,笔者认为,文学批评要是没有了再批评,那么批评也就没有了其生命力与研究价值,因此,对文学批评进行再批评与文学批评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缺一不可。回首藏族文学与批评三十年的历史,在藏族文学界对作品进行批评的学者与代表作是有一些,但就批评进行再批评的学者而言寥寥无几,可以说只有扎巴先生和尖让巴先生两位学者。由此看来,研究文学批评是当代藏族文学史上的一处空白,对这一命题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当属当代藏族青年学者们义不容辞的重任。因此,笔者就对这一处空白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与补充,对当代藏族文学中的文学批评进行再批评研究,试图找出一些创新点和突破口。本论文总共分为三个章节,具体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主要写文学批评,分为三个小节,其中第一节介绍文学批评的含义以及一些文学批评方面的专用术语的形成。第二节介绍文学批评的产生,主要从三大领域进行分析,即文学批评在西方文学中的产生与发展,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产生发展,文学批评在藏族当代文学中的产生与发展,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做出了全面的总结,从整个中西方文学批评史的高度来审视藏族当代文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将其并入世界文学史发展的轨道中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三节主要写到文学批评的作用,其中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两个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具体论述。第二章主要写藏族文学批评的类型,其中将文学批评的类型分为三类,以三个小节进行论述。第一节(类)为主观感受性批评,其中对其含义与批评现状以及功能进行了定义。第二节(类)为主题思想批评,对其含义与批评现状以及功能进行了定义。第三节(类)为关键词性批评,对其含义与批评现状以及功能进行了定义。本章内容为笔者对藏族当代文学批评所持最新观点,认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突破性,具体将藏族文学批评研究分为三大领域,在这三大领域当中可任意选择一种类型或方式进行批评研究都是有利于藏族当代文学批评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章主要写藏族文学批评的方法,也就是研究文学批评的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批评方法,其中将文学批评方法分为四种,以四个小节进行论述。第一节(种)为社会历史批评法,其中对历史批评法的含义与特点以及起源与形成做了具体论述。第二节(种)为意识形态批评法,其中对意识形态批评法的含义与特点以及起源与形成做了具体论述。第三节(种)为形式主义批评法,其中对形式主义批评法的含义与特点以及起源与形成做了具体论述。第四节(种)为心理分析批评法,其中对心理分析批评法的含义与特点以及起源与形成做了具体论述。本章节内容的主要介绍了对藏族当代文学进行批评时所使用的方法,以上四种方法是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个人观点,认为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进行批评性研究,能够在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作品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本论文在撰写的过程中,笔者继承了藏族传统文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藏族传统文学的理论来审视当代藏族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同时结合国内外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将当代藏族文学批评研究并入世界文学批评研究学的行列中进行系统分析,并借鉴与文学批评相关的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哲学、文化批评学、美学以及文艺批评学等学科内容与理论知识类来辅助本论文的内容,力求达到标准文学作品的要求与研究方法,为当代藏族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研究领域做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实验素养。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学者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总结发现共识,即培养学生科学的求知方法,让学
佤族民歌是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佤族人类历史生活的写照,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笔者主要对西盟县勐卡镇大黑山及其周边的民歌进行了详细
金铁霖教授在长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全面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声乐演唱传统,而且通过扬弃,尽可能把一切有益于发展提高民族声乐的元素都吸收过来为我所用。金铁霖
当前,教学设计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教学设计模式被提出来。教学设计多维的概念定义、研究定位、研究取向导致众多繁杂的教学设计模式难以被学习者应用和掌握,本研究基于此从
胃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致死率第二位。虽然胃癌早期发现可以治愈,但是大部分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并且预后较差,临床仍然急需探索新的诊断及预后
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鼓励并推动本国贸易、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建立的政策性保险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建立了完善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通过广泛开展业务,对促进本国的对外贸
作为海派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施蛰存和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施蛰存被李欧梵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鼻祖,是张爱玲的先驱者。施蛰存活跃于30年代的文坛,主
本文基于2013-201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环境质量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防治新阶段我国大气污染呈现的新特征、新变化,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初步分析了其可能的成因,
生命立场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是将人作为关怀的起点,将学生的心理发展作为课程的归宿,热爱并尊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个体,将生命的超越看作是最高的价值。笔者基于
2005年4月,托克托县古城村村民在村南取土时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呼和浩特文物管理处闻讯后,相关领导立即亲赴现场进行勘察,并制定了周详的发掘方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