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杂居少数民族族群认同的变迁——以江西抚州金竹畲族乡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ru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族群认同是族群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衡量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态过程。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族群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族群认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界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民族散居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和人口分布的趋势,也决定着散杂居民族问题在整个民族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畲族是我国的散居民族之一,分布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省境内。本文选取江西省抚州市金竹乡的畲族为研究个案,从理论层面有利于审视长期以来散杂居民族中族群理论及观念的演变过程,在现实层面也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起借鉴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族群定义、族群认同、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和畲族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介绍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了金竹畲族乡的乡情、畲族的源流与迁徙史、传统文化概况,从经济生活、生活习俗、图腾信仰、婚嫁丧葬及服饰语言等方面,描述了金竹乡畲族的传统文化,为后文的阐述做了铺垫。  第三部分是对金竹畲族乡的族群认同变化的分析。从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成立民族乡之前和成立民族乡之后的三个阶段,反映了当地族群认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程度变化和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是对发展背景下畲族族群认同的现象分析,包括对散杂居少数民族族群认同的变化、民族身份转变过程中精英意识与群体认同之间的博弈、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族群认同的思考,以及“建构论”在金竹乡成立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部分是结语。结合前文,通过观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认同的建构过程,探讨在现代化情境下中国族群意识的演变。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化,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日益不平衡;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进
组织考试作弊罪是指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以及为组织考试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行为。在当代,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所呈现出规模增大、手段多样化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