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螺旋线齿廓减速器性能分析及设计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y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现代制造业对高精度高承载能力齿轮传动的迫切需求,研究一种新型对数螺旋线齿廓减速器的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与传统渐开线、摆线减速器相比,对数螺旋线齿廓近乎面接触,因而具有更高的啮合刚度与承载能力。本文在系统分析新型减速器的结构与传动原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共轭齿廓啮合特性、静力学建模及参数化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指导新型减速器设计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在共轭齿廓啮合特性研究方面:基于对数螺旋线几何特性,研究了基于活齿传动的对数螺旋线共轭啮合原理,并建立了减速器的结构拓扑模型。结果表明,活齿与齿圈齿廓均采用对数螺旋线齿廓时可实现共轭啮合,且活齿对数螺旋线齿廓上啮合点不随转角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抽象出活齿对数螺旋线运动规律,建立了齿圈与激波凸轮的廓线方程,分析活齿运动规律的周期性变化情况。在齿廓修形与传动特性分析方面:根据运动规律高阶导数连续的要求,建立活齿的修正对数螺旋线运动规律,分别利用高次多项式和三角函数对运动规律初始/结束位置进行修形,并对活齿齿顶修形,避免顶点磨损。分析了修形后活齿与激波凸轮/齿圈的啮合角、激波凸轮曲率半径及机构的重合度等几何特性的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机构的重合度较大,修形会部分降低重合度,活齿齿圈共轭齿廓的诱导曲率非常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共轭齿廓啮合角为螺旋角余角,活齿与激波凸轮间啮合角较与齿圈间啮合角小,且在工作段变化不明显。以上研究为后续的静力学分析与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静力学分析与参数设计研究方面:基于赫兹理论,建立活齿与激波凸轮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整机静力学模型,求解各作用力以及输出力矩周期性变化情况,分析螺旋角和激波凸轮基圆半径对静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螺旋角和激波凸轮基圆半径的增加,各作用力呈现出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不同趋势,输出力矩随螺旋角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机械效率较大,活齿与齿圈/保持架间受力较小为目标函数,对螺旋角和激波凸轮基圆半径进行优化设计,获得了一组满足设计需求的参数组合。在减速器结构设计方面:开展减速器样机研发,根据工程经验,选取零件材料,基于强度理论开展结构设计。建立减速器的三维模型。简化减速器模型,采用有限元法验证了减速器各位置接触应力均满足强度要求,且活齿与齿圈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减速器可承载较大的载荷。
其他文献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比强度高、比模量高以及抗疲劳性良好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但CFRP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出现毛刺、分层等损伤。切削厚度对切削过程、加工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切削厚度对CFRP材料去除机理及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对改善CFRP的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正交切削实验与有限元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切削厚度对CFRP切削过程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
学位
在汽车涂装领域中,喷涂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在有毒的工作环境中带来的安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静电旋杯喷涂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中涉及的旋杯喷涂累积模型、待喷表面的提取与分区算法、刷子表的建立、曲面上的轨迹规划与组合优化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搭建实用先进的汽车喷涂离线编程系统奠定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静电旋杯的工作原理,为了得到精确的旋杯喷涂累积模型,设计并完成了不同
学位
软体机械手具有自适应柔顺性、人机交互友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是解决非结构化环境及复杂工况下诸多问题的有力途径,潜力与发展前景巨大。本文以一种气动方型(PnS,Pneumatic Square)软体机械手为研究对象,围绕机械手的优化设计、成型制造、状态估计开展研究工作。全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PnS型软体机械手的优化设计。以机械手末端弯曲刚度为评价指标,基于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了各参数与腔体结
学位
本文密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A3并联动力头为研究对象,研究并联机构误差补偿问题,内容涉及运动学标定过程中动力头姿态误差检测、辨识工作空间测量的点位优化问题以及误差参数辨识与实验等,全文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在辨识模型的构建方面,首先推导了A3头运动学正逆解模型,分析了影响动力头误差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其误差模型。在机构的工作空间范围内,实现了测量动力头姿态误差的测量方法,据此推导了
学位
数控摆台是五轴加工中心的重要部件,其综合特性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床整机或主轴等部件,而对摆台的静-动-热特性研究不多。本文以五轴加工中心数控摆台为对象,从摆台静-动-热特性建模、仿真和实验测试等方面展开研究,对摆台静刚度分布、模态、热误差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及实验测量,为摆台的误差补偿和结构改进提供了基础。本文首先以某五轴加工中心摆台为例,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摆台进行了静
学位
目前,限制颅骨组织工程支架临床实验的瓶颈是支架表面的细胞不能深入支架内部,存活率低,成骨速度慢。研究表明其原因可能是支架内部没有血管结构,导致细胞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并且将代谢排出。因此实现组织工程支架血管化是组织工程技术的一个关键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采用DLP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人体颅骨血管支架。对DLP生物3D打印设备、生物墨水、制备工艺及其体外实验展开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
学位
工艺感知是智能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线感知数控机床加工过程状态变化信息,对其实施误差补偿与控制,可有效地提高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主轴系统振动引起的动态误差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在机床加工过程中,主轴系统振动引起刀具成形点与工件待加工点之间产生相对误差,使得工件加工精度降低或报废。如何通过主轴系统振动误差检测,并根据误差映射模型预测加工误差,实施在线误差补偿,是当前智能制造的前沿技
学位
本文面向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需求,针对目前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缺乏有效力反馈的现状,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机理与柔性结构的形变理论,开发了集成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远端的一维、三维及夹持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手术器械末端与人体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FBG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远端一维力传感器。所提出的一维力传感器主要包括力敏柔性结构、一根嵌有FBG的光纤和接触头。其中力敏柔性结构
学位
软体机械手在易碎、不规则物品的抓取以及人机交互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软体机械手设计和建模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研究了以气网型驱动器为基础的软体手的设计、理论建模和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种抓取模式且指尖部位摩擦力可控的软体机械手。软体手指由三个气网型驱动器模块组成。与恒高度气网型驱动器相比,腔室顶部具有倒角的驱动器具有更大的反向弯曲能力。通过控制手指不同模
学位
光学玻璃以其优异的材料特性,被广泛应用与航空航天和国防信息等领域。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光学玻璃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但是由于其高脆性和低韧性的特点,导致超精密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脆性断裂现象,因此很难获得超光滑表面和无损伤亚表面。虽然目前对于光学玻璃的超精密工艺的研究已经逐步改善光学玻璃的加工精度和效率,但是由于光学玻璃的超精密去除机理的研究并不完善,导致即使加工精度和效率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