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属于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就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旅游业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量增大,使得旅游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并占据优势,就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拥有高素质的旅游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旅游教育。旅游教育在各国发展历程、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提高旅游教育水平,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论文以中国和泰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广西大学和川登喜皇家大学为例,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教育的研究并就此进行评述,以贝雷迪的比较研究方法为理论基础,从旅游教育发展演变、高等教育培养、教学模式、招生形式和就业等方面分析了中泰两国整体旅游教育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的旅游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把握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泰国的旅游教育则较为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泰两国旅游教育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广西大学和川登喜皇家大学为例,从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对培养现状、课程设置、教师评价和未来就业意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方学生较少把旅游管理作为第一志愿,而且大多是被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学习;而泰方学生则是主动地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第一志愿进行学习,在就读之前有一定的准备。由此也产生了两校学生对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方面的不同认知。第二,中方强调综合素质,泰方强调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三,中方旅游专业毕业学生较少选择在旅游行业就业,而泰方学生则几乎都选择在旅游行业或相关行业就业。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中泰双方旅游教育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