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谱特征和多元分析方法的小麦地上生物量估算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uang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反映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来预测作物产量。传统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常被用来估算作物前期的生物量,但其对作物整个生育期的预测效果不佳,特别是在后期阶段。因此,本研究比较分析了最佳光谱特征、最佳纹理特征及其图谱融合特征对不同生育期内小麦地上生物量的估测能力。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光谱特征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建立小麦生物量预测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了实验,利用近地光谱仪获取了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共200个样本的冠层光谱反射率。首先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技术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得到400-1000nm范围内的目标反射率光谱;接着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从目标光谱中提取所需的特征波长(Effective Wavelength,EW);同时,计算了对小麦生物量高度敏感的六种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ices,VIs),并用线性模型分析了各生育阶段中的植被指数与小麦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将文中选择的光谱特征与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小麦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苗期阶段,光谱反射率(Rv~2=0.83,RMSEv=0.02)、特征波长(Rv~2=0.89,RMSEv=0.01)、植被指数(Rv~2=0.8,RMSEv=0.02)及其光谱融合特征(Rv~2=0.81,RMSEv=0.03)对小麦生物量的预测精度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在后期阶段中,基于光谱特征的小麦生物量预测性能均明显下降,其中基于特征波长结合线性回归模型(LR)的小麦生物量预测精度最高(Rv~2=0.73,RMSEv=0.07),说明基于单一光谱特征预测小麦生物量的适用性有待提高。(2)利用图谱融合特征结合多元分析方法预测小麦生物量。通过数码相机获取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共200个小麦冠层图像,利用ENVI软件提取小麦冠层图像感兴趣区域(ROI),并在RBG三个波段上计算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8个纹理特征(均值(Mean)、方差(Var)、协同性(Hom)、对比度(Con)、相异性(Dis)、熵(Ent)、二阶矩(Sem)、相关性(Cor);同时通过对纹理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新的归一化差分纹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Texture Index,NDTI),为避免发生多元共线性问题,本文选择随机森林计算图像特征重要性,并选取其最优子集作为最优纹理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图谱融合特征对小麦生物量的预测潜力,本文将特征波长(Effective Wavelength,EW)、植被指数(Vegetation Indices,VIs)与最优纹理特征子集(Optimal Texture Subset,OTEXS)、最优NDTI子集(optimal normalized difference texture index subset,ONDTIS)两两融合得到图谱融合特征与KNN,SVM,PLSR,RF,LR相结合,建立基于单一图像特征、图谱融合特征的小麦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各个生长阶段中,大部分纹理特征和NDTI与小麦生物量的相关性存在巨大差异;虽然经过特征重要性筛选出的最优纹理特征子集(Rv~2=0.73,RMSEv=0.06)和最优NDTI子集(Rv~2=0.74,RMSEv=0.07)在小麦后期生物量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但是其预测精度并不理想;而基于图谱融合特征的小麦生物量预测精度在后期阶段有了明显提升,其中最优纹理特征子集与特征波长在小麦后期生物量预测精度最高(Rv~2=0.78,RMSEv=0.05),与单纯使用光谱特征相比,在小麦三个生长阶段中基于图谱融合特征的AGB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5.6%、6.8%和4.8%。综上所述,图谱融合特征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生物量预测模型的精度。总之,本文采用光谱特征与图像特征以及图谱融合特征探索了多元分析方法对小麦生物量预测的有效性。证明图谱融合方法在小麦生物量预测方面的作用,为精准农业中作物生物量的精准监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化石燃料的集聚消耗,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愈加严重,我国已经提出了关于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等一系列问题的举措。其中新型的、高效的、清洁的电能存储装置也是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环。而介电储能陶瓷由于其具备高功率密度的优点在储能装置领域崭露头角,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储能材料的储能密度低限制了新能源的发展。本文通过引入Ca TiO3基组元设计并制备出来具有高储能特性的钛酸铋钠(Na
学位
近年来为了构建环保节能型社会来促进人类生活的便利,开发具有多感知功能的器件成为了热门话题。“一器件多感知”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更加节能的生态环境,其中电场和光场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基于大气电场和光电化学的工作原理,对其进行能量形式的转化,最终用于感知大气电场以及光场的存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多个场景下的应用。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显示,以具有电场和光电化学性质的半导体材料和金属材料为核
学位
近年来,深度学习算法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些方法大多是通过海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迭代优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性能。在部分领域却无法获得大量的数据,为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专注于小样本问题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优秀的算法。其中基于度量学习的方法则因其简单而有效的特点在众多算法中脱颖而出。本文就如何有效突出前景区域,以及针对欧氏距离等度量函数等无法适配基于局部特征的小样本学习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并
学位
湿度是用来描述空气的干湿程度。湿度传感器在食品生产与储存、工业过程控制、大气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各种类型的湿度传感器被开发出来,而最常用的是电子式湿度传感器,它以电容、电阻和阻抗等电学参数作为表征相对湿度(RH)变化的指标。为了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要求湿度传感器具有线性响应、灵敏度高、响应/恢复时间短、回滞小、可重复性好、检测范围宽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的湿敏材料有陶瓷材料、有机物和
学位
本文针对基于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二次锌-空气电池能量存储器件的电极设计和制备的研究,做了一系列的探究,内容如下:(1)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基催化剂在参与高效析氧材料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它们独特的层状结构、电子结构、二维薄片所带来的超高比表面积以及大量的活性位点,使其具备良好的OER催化性能。尽管LDH材料在能源相关应用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但OER过程中仍存在
学位
行政检察监督办公室是由党委(政法委)、监察机关、检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共同组成中枢系统,以多家行政机关为客户端,构成的一套依法行政工作组织方式。该项工作探索最早开始于上海市黄浦区,结合当前实践的经验与不足,行政检察监督办公室的工作探索面临着精准定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赢得认同等多方面瓶颈。结合行政检察监督办公室的政治学定位,有必要明确党委、政府的内驱需求是监督办最根本的逻辑起点,
会议
自2009年Miyasaka等人首次报道甲基铵碘化铅(CH3NH3Pb I3,MAPb I3)作为第三代光伏新兴技术的吸光材料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获得了极大的关注。PSCs由电子传输层(ETL)和空穴传输层(HTL)及钙钛矿型活性层(perovskite)以及用于提取正负电荷的电极组成。对于PSCs,开发新的电子传输材料(ETM)和改变钙钛矿层及ETL是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学位
自万物互连概念的提出且伴随着近些年来科技的巨大进步,物联网领域的科技应用也不断深入,从智能家电到汽车的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科技都不断的更迭着,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直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连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模拟信号与智能数字处理系统的接口电路--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的性能至关重要,因为ADC的性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限
学位
相位、波长和振幅是描述光波场的几个重要物理量,其中相位信息在生物学、光学计量学、晶体学和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有光学测量仪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光粒子转化为电信号的测量设备可以将光波场的强度进行记录,但无法直接记录相位信息。因此如何利用测量采集到的强度通过计算得出光波场的相位,即相位恢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投身于相位恢复算法的研究中,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其中从优化的角
学位
由于内窥镜成像技术的限制,国内高清电子内窥镜始终发展缓慢,阻碍了国内微创技术的发展,因此内窥镜图像增强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内窥镜图像的质量对微创手术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内窥镜成像设备以及身体内部环境复杂性的限制,内窥镜图像往往存在亮度差异大和组织纹理对比度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内窥镜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内窥镜图像增强方法。本文研究主要分为亮度调整和对比度增强两个方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