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两次生物大灭绝期间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Mete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叠纪发生了两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一次位于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的边界,即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事件,另一次是位于二叠纪和三叠纪边界的晚二叠世末生物灭绝事件。一直以来,众多假说机制先后被提出,来解释这两次生命灭绝的原因。在众多假说机制中,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对生命灭绝的重要作用被广泛地接受,但关于海洋化学条件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生命灭绝的关系一直未有定论。多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别是质量分馏过程中△33S的微小变化,可以有效地制约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为探讨环境在生物演化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因此,本论文运用多硫同位素方法,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探索二叠纪两次生物大灭绝期间海洋化学条件的变化及其与生命灭绝的成因联系。在利用多硫同位素手段研究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事件期间海洋化学条件变化的研究中发现,△33S负异常的多硫同位素数据在中国和美国的瓜德鲁普统上部地层中大量出现。根据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硫同位素分馏原理分析,△33S负异常的硫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在不同环境下生成的黄铁矿的混合过程,而间歇性硫化海水的上涌是产生混合过程的主导因素。根据详细的生物地层资料的制约,△33S负异常的硫同位素数据在中国和美国的瓜德鲁普统上部地层中出现的时间与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具有一致性。因此,硫化海水上涌可能是导致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的主导因素,并且这种主导作用可能具有全球意义。在利用多硫同位素研究晚二叠世末生物灭绝时期全球广海的化学条件变化的研究中发现,在加拿大和日本地区晚二叠世末生物主灭绝层位之下、灭绝层位中、以及灭绝层位之上均出现△33S负异常的多硫同位素数据。结合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同位素分馏原理的分析表明,广泛的硫化海水上涌可能对晚二叠世末生物大灭绝及随后缓慢的生物复苏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他文献
阐述了2004年中国电解锰工业所取得的可喜进展及电解锰行业的现状,指出了中国电解锰行业2004年存在的问题.
期刊
目的:探究^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结果。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腹膜弥漫性病变患者127例,包括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恶性腹膜弥漫性
自2012年"营改增"试点以来,差额征税规定一直在相关政策中体现,但在实务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无法在已有的政策制度中找到对应的处理方式。本文通过对一次资产过户业务
一、会计政策。在会计实务中,同一项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往往有多种备选的处理程序。如存货流动的计价有分批实际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语言活动中,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礼貌原则。由于性别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礼貌原则的运用上存在差异。一般说来,女性言语比男性言语更接近礼貌原则的要求。文章根据礼貌原则的六
扬子克拉通黄陵背斜地区出露有华南最古老的前南华纪基底,是研究前南华纪地壳形成演化、元古宙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等重大地质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本文以扬子克拉通黄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一批功能完善、更具现代化的职教园区各地相继涌现。通过剖析新校区网络组网的主要框架,探索新校区建设中的网络规划,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