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乙氧基酰胺系列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762106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旨在对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模拟获得的理论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以获得新的抗血小板聚集系列创新药物。在实验室前期4-甲氧基-1,3-苯二甲酰胺系列化合物工作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模拟获得的理论结果表明,增大母体苯环4-位取代基的体积,即空阻增加,有利于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提高。本文采用4-乙氧基取代前期母体苯环4-甲氧基,研究该基团体积变化后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进行了4-乙氧基-1,3-苯二甲酰胺系列目标化合物(PN450-PN464)的设计、合成及部分相关药理试验,所得化合
其他文献
目的:天然一叶萩型生物碱属于一种吲哚类生物碱,是一种具有特殊化学骨架的生物碱,主要类型分为一叶萩型生物碱和降一叶萩型生物碱。多数一叶萩型生物碱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一叶萩型生物碱在自然界易于形成二聚体、三聚体甚至四聚体。本文试图探索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并运用化学方法仿生合成得到目标二聚体和多聚体。方法:(1)光化学反应二聚体形成研究:通过对天然一叶萩型生物碱高度轴对称二聚体的结构分析,运用光催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癌症已经发展成为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抗肿瘤药物的出现对癌症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但鉴于现有药物在临床使用方面存在选择性差、多药耐药性等诸多限制,人们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新药的研究始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因此,发现药理活性显著、作用选择性高、分子结构新颖的抗肿瘤先导化合物已经成为药物开发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热点之一。拓扑异构酶是一种关键的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标靶,考虑到
对于所有70后及以前出生的人,他们总是自然地认为80后和90后是一类人,因为看起来他们都非常自我。但是,如果你以这样简单的判断,不加引导地让80后去管理90后,很可能会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因为他们之间既不相同,也不認同。  80后与90后的区别表面上看起来没有60后与90后那么明显,但是当90后步入社会,开始逐步寻求话语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80后与90后之间不断爆发的论战甚至是相互攻击。他们都对
平面手性催化已经成为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合成适用性较强的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就成为此领域的研究热点。1,2,4-膦杂吡唑杂环由于N、P原子电负性差异及配位能力不同,拥有多种配位模式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以二茂铁结构为基本出发点,设计将呋喃、噻吩环及叔丁基引入到膦杂吡唑环中,得到3位为呋喃(噻吩)环,5位为叔丁基的新型不对称1,2,4-膦杂吡唑化合物,并将其作为配体与金属钌(Ⅱ)配位得到新型带有
河北大学药学院合成的新型硫色满酮衍生物3-(氯代亚甲基)-6-氟-硫色满-4-酮(CMFT)已证明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理对这一新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开发意义重大。本文对化合物CMFT的顺反结构进行活性比较,考察该化合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探讨该化合物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机理。采用MTT法测定CMFT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采用AO/EB双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