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认为:个体能力的增长不能仅仅依靠个体所接受的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依靠个体的劳动实践教育。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教育体制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与劳育紧密结合起来,把这“五育”作为称量新中国人才的标准。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了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中小学生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劳动意识越来越淡薄;社会、家庭、学校忽略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2019年2月22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登载《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大大加强劳动教育就是其中一个工作要点,并明确规定了劳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管是从全球教育大形势,还是从培养学生个体整体素质来说,都具有重要性,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阵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非常重要,为此要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劳动教育,防止劳动教育边缘化现象的产生,转变旧观念,以新观念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从而提高小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引导、促进当地劳动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意见或法规,优化配置劳动教育资源,实施劳动教育效果最大化。目前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出现了很多令我们堪忧的现象,因此要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帮助全国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此次课题研究的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以及相关理论概述等方面。第一章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几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劳动教育现状(功能定位、组织条件、实施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管理和保障条件等进行了分析,调查过程中在这几所学校发放了问卷,对教师、学生、家长、校长进行了访谈。第二章根据前面章节中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得知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劳动教育存在着的种种问题,进而剖析原因,而形成这些的成因则包括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考评机制、家庭教育欠缺、学校教育忽视。第三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出转变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政府要提高保障措施,促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全面开展;学校要重视劳动教育在课堂中的开展情况;提升家庭劳动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