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景洪段古洪水及水沙关系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云南段更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重要河段,特别是中下游地区。随着水电开发技术的发展,为确保水库安全,需最大可能的延长洪水序列提高设计洪水精度和水库泥沙冲淤预测。古洪水研究将超长时间尺度的洪水信息加入已有洪水序列,延长了洪水序列,对提高设计洪水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由古洪水推求水沙关系对于了解行洪时的环境情况、提高水库排沙系统设计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澜沧江流域关于古洪水及水沙关系的研究仍较少,因此,利用地层信息反推无实测记录时期的水文信息可以极大地延长河流水文资料序列,为流域生态环境调控及梯级电站调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了澜沧江景洪码头河流沉积层的剖面(LCJ-MT)进行研究。对河流沉积物野外观察、粒度、磁化率分析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AMS14C)测年,得出LCJ-MT剖面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了商朝时的洪水事件。运用沉积学和水文学恢复古洪水水文学,恢复澜沧江景洪段万年尺度洪水序列,得出水文频率和重现期,根据古洪水洪峰流量,利用澜沧江景洪段历史时期天然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关系反推古洪水行洪时的含沙量,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野外调查,澜沧江景洪段为抗蚀河段,LCJ-MT剖面位于平缓岸坡且人类活动稀少的地区,沉积物颗粒较细,以细沙为主;颜色呈浊黄灰色,呈现水平略波状层理,符合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野外特征,利用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法(AMS14C)得出该滞流沉积层记录澜沧江商朝的洪水事件。(2)关于滞流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粒度较细,以粘粒和粉沙为主,分选良好。在磁化率分析中,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频率磁化率出现了最低值,这说明河流滞流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沉积速率较快,铁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变少,证明该沉积层为河流悬移质沉积。(3)通过确定的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利用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厚度与含沙量法和比降面积法恢复水位和洪峰流量,结果为:古洪水滞流沉积层记录的古洪水的水位约为541.1m,洪峰流量约为12773m3/s。通过实测数据和洪峰流量与面积关系验证,证明恢复结果是合理的。(4)根据古洪水滞流沉积物恢复的洪峰流量数据、历史调查洪水数据加入景洪水文站实测洪水数据,得出澜沧江景洪段万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约为24816m3/s,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约为20381 m3/s,百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约为16146 m3/s。(5)选取了景洪水文站1963~1980s期间八年实测断面面积、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水文数据,得出澜沧江景洪段作为天然河流的水位流量、流量含沙量关系;景洪水文站1963~1980s断面稳定,冲淤保持平衡,排除了断面变化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此外,景洪水文站汛期径流量与含沙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通过水位流量相关方程计算古洪水水位,与沉积物厚度含沙量法恢复的古洪水水位相对误差为1.64%,证明利用历史洪水水沙关系推求水沙关系是合理的。通过统计得出的流量-含沙量相关方程得出古洪水行洪时的含沙量约为5 kg/m3。
其他文献
全球的废气排放法规要求在汽车燃油耗方面持续地采取根本性的改善措施,在批量生产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降低燃油耗和CO2排放,为此美国Tula技术公司已开发出了一种独特和创新
采用方便抽样并分别使用大学生羞耻感量表(SS)、自尊量表(SES)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所选取的220名大学生进行前后施测(间隔4个月)。结果显示:由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得出羞
人性的充盈和丰富必需依托并承担一定的负担,完全没有负担或负担过重都是不利于个体发展的。反之,适度的负担则是人性完善所必需的条件,它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卓越人性的
海斯坦普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金属组件设计、开发和制造的跨国集团,专注于创新型零部件的研发与设计,致力于打造更安全、更轻量化的车辆,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环境影响。海斯坦普拥
CIMT2019期间,德马吉森精机(DMGMORI)携14款机床及自动化系统盛装亮相,其中6款机床完成了中国首秀,备受用户关注。DMGMORI天津工厂的数字化生产工艺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增材
本文纵观百年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谈及近年来污水处理新技术和运行方式,提出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总趋势是缩短和简化工艺流程,并对污水处理一体化技术作出分析和讨论,提
集成踏板总成的座舱系统在与车身拼合过程中常出现干涉状况,其原因为尺寸链的设置不合理,由于匹配过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利用传统尺寸链相关理论研究难以开展,因此开发前期尚
钻井液漏失是油气钻井与完井过程中最严重的井下复杂事故之一。随着油气勘探开发转向深部复杂地层,发生漏失事故更加频繁,直接导致大量工作液损失并诱发其他井下事故,妨碍了
针对当前视频会议系统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可伸缩的控制策略,使视频会议软件针对多变的网络状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控制拥塞的发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昭武和甘子钊11月1日在北京大学微流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心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该小则小,该大则大,不同的问题应该用不同尺度的技术去解决。在微米尺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