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空间结构灾害预警评估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p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继召开,国内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对于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空间结构,深入分析健康监测资料以正确评估结构安全状态,从而实现灾害的有效预警已成为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对特定于大跨度空间结构范畴的安全性评估来说,我国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评估的方法上均还有待系统性的研究,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开发中还处于基础性的探索阶段;对复杂大跨度结构在使用年限内工作特性的变化缺乏全面深入地研究,因此就该领域还未建立客观统一的规范标准,行业内重监测轻分析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在对影响大跨度空间结构安全的各因素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和分析的基础上,以结构安全状况反映在各性态指标上的耦合作用为核心思想,将研究思路从传统的单因素、单项目预警拓广到如何对健康监测过程中现有技术条件下所能够获取的大量不同类别的结构性态实测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融合利用上。本文首先通过对特定于大跨度空间结构范畴内的灾害预警评估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入挖掘,以预警和评估为两条逻辑线索,建立起了本文研究的概念框架;并在广泛研究土木工程其它领域如桥梁、大坝等结构状态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大跨度空间结构多指标、多层次、多目标的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这种特殊结构形式领域的灾害预警评估中来;随后,以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与评估流程为研究框架,以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结构形式与特点为内核,详细论述了在大跨度空间结构范畴内运用层次分析进行灾害预警评估的具体方法,建立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空间结构灾害预警评估的步骤和流程,以实现对空间结构进行安全状况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实现有效预警的目的;再次,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在评估大跨度空间结构安全状态上“一刀切”的局限性,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对如何在层次分析的成果上进行模糊化处理进行了着重的阐释,在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框架内有机地融入模糊综合评价的概念,并最后落实到具体大跨度钢结构的实际监测中,通过定量化的分析评价,证明本文所述方法是适用于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形式特点的,是合理可行的。最后,在以上大跨度空间结构灾害预警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基于层次分析思想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为核心的大跨度空间结构灾害预警评估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架构与初步的开发。
其他文献
梁柱节点是钢结构最重要的部位之一,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建筑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新、―奇、―特各类地标性建筑不
从2016年开始,国家重点提出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覆盖率,出台了国家及地方性政策鼓励建筑行业积极响应,甚至在南京一些地块公告中被归为强制性要求写入合同。所以,装配式建筑已经
伴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提高和地质条件的日趋复杂,深埋巷道围岩变形就越来越明显,许多深部矿井巷道用传统方法已是无法控制。深部矿井巷道围岩表现出的明显的大变形及长期持续
张拉膜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其刚度是靠膜内预张力和一定几何形状而形成的,这类结构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轻”和“柔”。这使得膜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
网格絮凝池是水处理的重要构筑物,其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效率。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多采用规范中所给出的范围值进行设计,但对于同一处理水量的网格絮凝池不同设计人员所
在历次地震灾害时,楼梯非但没有成为重要的逃生通道,反而严重地破坏和阻断了人们的逃生,楼梯往往先于主体结构破坏前产生种种严重破坏,影响应急使用,尤以框架结构中楼梯破坏
考虑到目前大量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桥梁结构的研究上,而忽略了桥面铺装层的受力和耐久性的分析。然而铺装层的破坏将直接导致桥梁不断增大的经济损失和桥梁的安全问题,本
徐变和收缩作为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固有属性,一方面会降低构件及结构的整体刚度,而另一方面会对构件和结构的整体变形特性及承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长期荷
稳定性问题在网壳特别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过程中往往起着控制作用,对于形状复杂不规则的网壳结构,其稳定性不容易把握,因此设计中更加需要重视。本文以实际工程深圳市当代艺
基于冻土复杂多变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冻土区防灾减灾和工程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基于冻土蠕变,应力松弛和长期强度等宏观的流变性质和基于微细观结构观测的颗粒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