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意识、绿色环保等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有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农超对接”这一新兴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模式,逐渐被人们广泛受用,具体指农民与商家之间签订的契约协议,以及农民直接向超市、蔬菜市场和便利店提供的农产品新流通方式,为便利人民生活搭建优质农产品流入平台。“农超对接”的实质是将现代流通模式引向广大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不断变化的大市场联系起来,迅速适应市场经济,在一定条件下创新出一条完整的生产销售链,实现商户、农民和消费者的三赢。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部署了“农超对接”的试点工作,首次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积极探索我国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推进“超市+基地”流通模式创新。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定点对接大型连锁超市,将新鲜农产品生产直接进驻城市周围超市点。首先,本文通过回顾“农超对接”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背景,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根据文献检索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我国“农超对接”的必然性和创新性。在新的政策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规律,农产品“农超对接”运作的发展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这不仅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且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乡居民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总体要求,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其次,在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首先以大型连锁商业超市为主体,支持连锁超市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建立联系,充分利用网络渠道,涉取信息和实施分销,建设品质保障的农业生产基地,完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本文以珠海山姆会员商店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该商店的“农超对接”模式,从现有的“专业农户+会员商店”模式、“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社+会员商店”模式、“农村合作组织+第三方农业公司+会员商店”模式、“合作农场/种植基地+会员消费”四种典型模式中,通过SWOT矩形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最优“农超对接”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最终,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农村合作组织+第三方农业公司+会员商店”模式,在珠海山姆会员商店的“农超对接”模式中更加大众化、更加契合参与主体的心理期望、更有利于会员商店的经营方式、更受会员喜爱、有利于农民增产创收,有利于第三方农业公司生产组织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应在珠海山姆会员商店继续应用并优化。以珠海山姆会员商店为研究主体,进一步探究“农超对接”模式的存在意义和未来趋势,这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有机衔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