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技术进步下中国电力结构低碳可持续转型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电力宏观发展战略规划工具缺失的影响,政府的电力宏观发展战略计划和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常常难以起到预期的指导性作用。如何将电力技术发展规划、电力可持续转型战略及相关激励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使其发挥对电力结构低碳可持续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并验证相应的合理性、可行性,是当前电力发展战略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可持续转型理论为基础,本文总结了电力技术进步、结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转型激励政策因素影响下的电力生产结构发展过程,构建了由电力技术进步、电力结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转型过程动态三部分组成的电力结构低碳可持续转型研究框架,以对电力结构可持续转型过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技术学习曲线从经济性变化的角度解释了电力技术进步过程,将学习曲线、传递函数和平准化成本模型结合,建立了考虑学习曲线的平准化发电成本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了主要电力技术的经济性变化,分析了可持续转型激励政策对电力技术经济性及其替代关系的影响,为电力技术发展及可持续转型激励政策效果的量化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基于电力供需平衡和成本最小化的双协调优化机制,建立基于多主体互动的电力时序生产模拟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得到了给定电力生产结构的运行特征指标,计算了系统在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方面的评价指标,实现了系统特定结构下关键运行特征指标的计算,为电力生产结构评价机制提供了依据。在动态电力源-网综合规划模型基础上,将电力技术进步作为状态转移矩阵,生产结构运行特征指标作为评价机制,构建了电力系统动态电力源-网综合规划模型,通过情景设置,研究了我国电力结构中长期发展趋势,得出了实施严格低碳可持续转型激励政策才能实现政府电力可持续转型目标,以及随着可再生能源电力大规模发展,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将明显下降的主要结论,丰富了电力系统规划理论的功能,拓展了其应用范围。针对电力低碳可持续转型过程中的战略制定及政策影响量化分析工具的问题,本文构建的由电力技术进步趋势、电力结构运行特征及电力生产结构转型过程动态三部分构成的电力技术进步下电力结构低碳可持续转型分析模型,完善和丰富了电力结构宏观发展战略和相关激励政策效果研究的方法,将在电力宏观政策指导电力系统发展实际方面起到桥梁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 NOAA/ AVHRR资料监测的洪涝区域显示图 ,通过文件格式的转换 ,在地理信息系统 Arc View3.1平台上 ,进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涝区内各类下垫面面积评估。主要技术包括 :用边缘检测法进行洪涝区域的识别 ;麦卡托投影经纬度坐标转换成高斯—克吕格投影公里网格坐标 ;阐述写 Shapefile文件的注意问题。并以1 995年 8月 4日辽宁洪涝灾害为例进行了说明。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多模态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还广泛存在于除语言以外的诸如图片、声音、手势等其他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甲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感染雏鸭发生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典型病变为肝脏斑驳状出血或充血。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免疫是预防该
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责任归属于经济法责任,其归责原则应以违法归责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探讨了宏观调控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责任形态和现实.
动词复数作为数范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主要用来表达复数事件。动词复数的语义特征可归结为累积性与分配性,表现为事件的重复、多个事件参与者以及对地点和时间的分配等;从
准确的参数估计和拓扑辨识以及合理的网络重构是智能配电网实现其优化调度和运行的三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的网络参数和准确的网络拓扑是配网重构的基础,网络重构则是配电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