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因咳嗽就诊占呼吸科门诊的40%左右。慢性咳嗽是指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症状,有痰或无痰,否认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变,近期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慢性咳嗽在人群中的出现率约为3%-40%,病因错综复杂,且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病因。病因研究率先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Irwin提出了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指出最常见的原因是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等。但有一部分初诊时未能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长期持续咳嗽,常规治疗无效,可能是由以往未了解或未重视的病因引起。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系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真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所占的比例亦越来越高,其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多数情况下顽固性咳嗽为其唯一的临床表现,且病情迁延不愈,常规治疗效差,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引起肺功能下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但真菌感染起病隐匿,且不易获得病原菌。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检测真菌相关指标:真菌特异性IgE(sIgE)、G试验、GM试验在未明确诊断的慢性顽固性咳嗽中的检出率,并比较统计学意义,探讨其诊断价值,旨在寻找快速、便捷、高效检测真菌的指标,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高参考。目的分析我院慢性咳嗽病人的病因构成及分类并探讨真菌相关指标:sIgE、G试验、GM试验检测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因慢性咳嗽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3科就诊的18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96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62±15.23)岁。咳嗽时间2月-240月,平均(18.81±16.57)个月。根据慢性咳嗽的诊断程序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病因学诊断,然后通过针对性治疗证实病因,排除确定诊断病例。病因诊断尚未明确及按初步病因学诊断治疗不佳的病例,进一步做真菌特异性IgE(sIgE)、G试验、GM试验,并给予试验性抗真菌治疗,比较真菌相关指标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检测真菌相关指标在抗真菌治疗有效的病例中的阳性率,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186例慢性咳嗽各病因分布为:咳嗽变异性哮喘:51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5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6例;嗜酸性粒细胞气管炎:11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药物引起3例;多病因3例;病因不明57例。病因不明的57例患者,查sIgE、G试验、GM试验一项或多项指标阳性共47例。病因不明病例,真菌指标阳性组47例,真菌指标阴性组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咳嗽持续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抗真菌治疗后,真菌指标阳性组有效率为85.11%,真菌指标阴性组有效率为20%,用χ2检验比较,P<0.05。病因不明病例,47例真菌指标阳性,抗真菌治疗有效40例,sIgE、GM试验、G试验在抗真菌治疗有效病例中占阳性率依次为:77.5%,35%,17.5%。sIgE与G试验、GM试验阳性率分别用χ2检验比较,P<0.05,G试验、GM试验阳性率用χ2检验比较,P<0.05。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我院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气管炎等。对于慢性顽固性咳嗽常规治疗效不佳者,查真菌相关指标一项或多项阳性者比例较高,提示这些病例可能存在潜在的真菌感染。查真菌相关指标阳性组抗真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真菌相关指标阴性组。sIgE检测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价值最高,GM试验次之,G试验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