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第三学段圆内容的比较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而言,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之后它经过了三次修改最终在2011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基于此,数学教材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文章对圆内容在课程改革中的变化进行了对比较研究,同时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大版)两个初中教材中圆内容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从《数学课程标准》角度分析,一方面是对《课标(2011年版)》与《课标(实验稿)》整体比较研究:在课程理念上两个《数学课程标准》的表述就有很大的区别;课程目标上《课标(2011年版)》中更加重视数学思想的培养,课程内容中主要是以“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为主要研究,还对两个《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中行为动词的次数作了统计分析。另外一方面是对两个《数学课程标准》中圆的内容和圆课程难度进行比较研究:圆内容分为了选学和必学,圆与圆位置关系内容被删除,圆课程难度增加了。从数学教材角度,对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两版本教材圆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练习题和复习题作出了分析对比,人教版中圆内容在推理能力要求方面高于北师大版,人教版圆内容的安排体现了知识体系连续性和整体性,而北师版更加注重的是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北师大版花了很多的课时在定理的探索上,培养学生探索并获得知识的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教师教学从“我们教什么?”转变到“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什
<正>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小城,人们在忙碌中尽情享用生命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快乐、平等。努力工作、享受尊敬……但这一切并不属于安德鲁,一个受到同事尊重,上司赏识,拥有和谐
探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看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上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的活动。探究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为方式进行思想和知识的传递,汉语言文字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最集中的表现,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系所在。语文不同于数理,偏重于感性教学,在知识性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素养的陶冶,文化素养包括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等方面,文化素养的养成是语文连续性教学和情感渗透教学的结果。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把情感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更有益于激发学生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正>脂肪酸跨膜转运是禽类脂肪组织沉积脂肪的主要途径,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是参与脂肪酸跨膜转运的重要载体蛋白。本试验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得到鸡FAT/CD36
会议
摘要:泰语精读作为大学学生学习泰语过程当中的一大关键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上好泰语精读课程,有利于让学生学习泰语的效率得到提升,从而让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本篇文章主要就大学泰语精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泰语精读;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H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 2019) 08 - 0263 - 01  引言:伴随我国和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