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视角的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h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歇尔早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就认识到集群知识传播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作用。然而,学者们或许受经济地理学科范式的影响,往往更侧重于对集群整体进行分析和比较,鲜有研究关注到企业层面集群知识传播的内在机制,这使得现今的研究成果只适用于解释集群企业与非集群企业之间在竞争优势上的异质性,却无法解释集群内各企业之间在竞争优势上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以知识传播的认知临近原则为切入点,从社会认知理论中引出图式概念来构建基于认知共同体的知识传播机制,提出了集群知识传播的认知分析框架,并通过3个子研究对集群知识传播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检验。 研究1,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①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异质性是否存在?②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有何影响?③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哪些因素?通过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笔者有三点发现:第一,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在技术知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而在市场知识上则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第二,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深刻影响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征,而让市场知识传播呈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第三,研究结果显示大唐袜业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知识分布和集群企业知识基础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集群整体的知识分布能促使集群企业形成本地弹性专业化生产系统,进而形成集群企业相对非集群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集群企业自身知识基础赋予了集群企业从集群中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此来整合和利用集群弹性生产系统,最终获得相较于集群内其它企业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 研究2,对集群企业知识基础与竞争优势的因果关系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①集群企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集群知识分布,这三个因素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②这些关系是否受企业内部知识整合能力以及所面临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如果存在影响,这种影响方式是怎样的?本研究以浙江和广东等地128家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知识基础对于其竞争优势有显著影响,并且这一影响是通过学习能力为中介而发挥作用的;集群知识分布的异质性程度对企业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即集群知识分布的异质性程度越高,企业知识基础对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弱,也就是说知识基础的重要性就降低了;市场不确定性对于集群企业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企业知识基础对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大,或者说知识基础越重要。 研究3,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在动态过程中,集群知识分布与集群知识传播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②在动态过程中,地理临近对集群知识传播有何影响?③在动态过程中,社会临近对集群知识传播有何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知识传播有显著影响,集群知识分布不仅影响集群在长期能够达到的收敛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影响集群在短期之内的知识传播量,那些具备高水平低异质性知识分布的集群往往能够获得最佳的知识传播效果;第二,集群企业之间的地理临近和社会临近对集群知识分布与知识传播的关系发挥调节作用,当企业之间的地理临近性和社会临近性越强,集群知识分布对企业间知识传播的影响越大;第三,社会临近性主要对集群的知识传播速度产生影响,对集群均衡水平和知识传播量的影响则不如地理临近性大。
其他文献
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例举两道高考中的有机合成问题,分别从例题的相关知识、错误(不佳)路线以及错误(不佳)原因进行剖析有机合成路线. Organic reaction
物质之间的反应多种多样,在纷繁复杂的反应中寻找到规律,会为我们研究物质的变化,理解反应本质提供保证,也是利用反应人们生产生活服务的前提.多种物质的反应更为复杂,但它们
硫酸溶液的混合、稀释中,有关浓度、体积的讨论计算是学习硫酸知识的重点之一.由于试题具有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若按部就班的进行分析
在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对课本实验的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出题:材料试剂、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教师侧重于这三个方面的复习,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mong the co
多实例演示阐述一种较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方法:归一法、基团组合法和化合价归零联用的方法,并指明这种联用方法的优越性. Multi-instance Demonstration A co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