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国内战问题上,美国坚定支持蒋介石。美国的支持没有能够帮助国民党在内战中取胜,相反内战却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蒋介石集团退据台湾并继续得到美国扶持。由于意识形态对立,美国对新生的中共政权采取敌视态度,中国也把美国视为对自己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自此中美关系进入20多年的敌视状态。但是,随着国际形式风云突变,以及中美双方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量,到尼克松执政时期,改善中美关系甚至建立双边外交关系的条件已经具备。在中美关系缓和历史上,尼克松无疑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他对华态度的转变是其改善中美关系以及改变对华政策的基础。本文以尼克松早期的对华态度为切入点,对尼克松对华态度转变的原因、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试图进一步探索尼克松转变对华态度的原因。本文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尼克松早期的政治生涯和对华态度。众所周知早期的尼克松是积极反共的,要分析他入主白宫后对华态度的转变,就很有必要和他早期的对华态度做番对比,因为早期尼克松的对华态度是具有矛盾性的,这些矛盾是后来他转变对华态度的关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尼克松对华态度的松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年总统大选的失败,对在政坛上一贯十分顺利的尼克松是个不小的打击,他不得不进行反思,以求东山再起。六十年代动荡的国际局势,使尼克松不得不对中国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个时候的尼克松经过政坛的起起伏伏和长期磨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政客。他的成熟帮助他赢得了接下来的大选,为他实施他的外交理想以及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供了机遇。第三部分分析尼克松对华态度转变的原因。要想知道尼克松对华态度的转变就必须分析其原因,本文从国际国内等方面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尼克松对华态度转变的结果,尼克松对华态度的转变使他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并最终敲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全文四个部分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以历史的眼光对尼克松对华态度的转变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力图认识和把握中美关系的发展进程及其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总结此间的成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