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婚俗“拉帮套”研究

来源 :赣南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俗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它反映出不同的历史、地域特征及文化传承的背景对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习惯等方面造成不同的影响。研究婚姻习俗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片段,同时也能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发掘其潜在的精神内涵,从而能更深入的去理解某一地方,某一族群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内在特征。  我国东北地区普遍存在一种“拉帮套”的婚姻习俗,呈现出与汉族及其他民族地区明显不同的特征。这种婚姻生成于东北人民特定的历史地理的文化生态环境当中,同时,它还具有在当地特定文化生态条件下,逐渐发展所形成的具有显著个性特征的习俗惯制,这些习俗又与当地的环境、历史及人们的心理特征相适应,很好地维系着当地人们和社会的安定与祥和。对这种婚姻习俗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东北社会、历史、文化及心理特征,而且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为国家机关对民法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提供借鉴。因而其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  论文以吉林省吉林市五个县为研究的具体案例,在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工作,取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拉帮套”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认为其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是地理、生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揭示其体现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和社会救助的功能。并通过与“搭伙”“招赘”的几种婚俗形态的比较,讨论“拉帮套”的婚姻形态,针对母系遗存的说法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拉帮套”是父系社会中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尽可能客观的评析。  在中国婚俗研究上,“拉帮套”是一个涉及不多的课题。在少量论及“拉帮套”风俗的著作里,有关“拉”基本模式的问题,存在不足甚至错误,比如乌丙安认为“拉帮套”和“搭伙”是同一种婚俗的两个名称的混淆,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认为这是一种混淆。另外,经过对地方文献的查阅,把“拉帮套”的起源定位在民国初年魏声龢在东北行记《鸡林旧闻志》中记录的山东棒子做管家人这一现象上,而典型的“拉帮套”大量出现则是1927年“闯关东”移民集中定居以后的结果。这些结论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其他文献
该文分三章探讨国民政府对国联的政策:第一章论述九一八后国民政府对国联的政策,包括诉诸国联政策的确立、受挫以及调整对国联的政策;第二章叙述一二八后国民政府对国联的政
不动点理论是非线性泛函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数学学科本身中涉及颇多,而且在其他领域中也有许多问题可以转化成非扩张映射的不动点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研究者们开始使用各类迭代格式去逼近非线性映射的不动点来解决一些物理学、工程学上的问题,在很多不动点问题的研究上迭代格式作为广泛使用的研究工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平均非扩张映射的迭代格式相关的内容,其具体研究内容
学位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流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人口迁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由前言、论文主体和结语三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广播电视播放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清晰、流畅的广播电视服务更能获得用户青睐,而要想做到这几点则需要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作为
弹塑性扭转问题和圆柱形管道中的Bingham流问题广泛存在于物理、力学和工程等领域中,这两类问题常表示为椭圆型变分不等式形式。本文将利用基于Yosida逼近的对偶方法和RBF-PS
学位
学位
学位
对于县级广播电视而言,其核心作用不仅丰富着基层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能让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和世界格局变化,是传播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是非常重要
随着移动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快速发展,对传输宽带的需求量大幅提升,要求其结合目前网络特点和维护能力,将在大颗粒业务传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实现各类业务统一传送的OTN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