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过重的学业负担会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负面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多侧重实际学业负担,而学生的学业负担态度可以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以及社交焦虑情况,对其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被重点关注为“中国特色”的问题。如何有效减轻学生内外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小学生学业负担及其态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现状及态度,本研究选择上海市普通6所公立小学427名高年级小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使用问卷形式对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业负担态度、社交焦虑、学校态度、父母教养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小学生学业负担情况依然较重,其作业时间和睡眠时间等学业负担监测指标均不符合相关法律政策的要求,5年级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显著大于4年级学生,非本市生源地小学生的学校作业时间显著多于本市生源地小学生,周末校外补习时间显著低于本市生源地小学生;(2)随着年级升高,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感受越重,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下降,非本市生源小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明显高于本市生源地学生;(3)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态度、学校态度、社交焦虑、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关系密切,学业负担态度与温暖接纳的教养方式呈现显著负相关,与拒绝惩罚的教养方式呈现显著正相关,学业负担态度能负向预测小学生学校态度,正向预测社交焦虑;学校态度能负向预测社交焦虑;(4)学校态度在学业负担态度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且温暖接纳的教养方式在学校态度和社交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