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之后,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与招生量增长较快。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一文件的颁布,为高等职业教育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招生规模的适度增长提供了保障。高职院校作为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职教育无论是院校数量、学生规模均有大幅度的增加,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一支生力军。随着高职院校快步进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模式,辅导员队伍工作思路、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进程中遭遇瓶颈。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面临着要转变原有模式,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困难局面。本文的研究和阐述正是基于以上基本现实情况,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界定,阐述了职业化的定义、专业化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首先从职业化的定义以及职业化包含的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等三个要素入手,来明确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条件和要求,其次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及相关制度入手,来阐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作为教师队伍,如何从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入手,来正确理解专业化的内涵。第二部分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意义,主要从高职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必要性两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并且着重强调了国内外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以及高职教育自身不断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提出的新需要。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现状。在列举已经取得的诸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高职院校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推进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推进标准的缺失、推进方法和途径的有待优化以及推进客体的方向迷失和工作乏术等原因入手,来找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遇到瓶颈的问题原因所在。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的途径与方法。笔者在如何加强职业化与专业化途径方面的论述中,首先谈如何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现行制度;再次谈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准入、日常管理、年度考核和培养机制等方面来制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标准;最后谈如何规范执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制度与标准。在提出加强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方法时,建议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的推进主体要因地制宜地制定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专题培训计划、以“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来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