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发现新的原卟啉原氧化酶抑制剂型除草剂,通过对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与除草活性之间关系的总结,设计和合成了10类共131个l(杂环基),2,4,5-四取代苯类化合物,其中109个化合物未见报道。杂环基团包括吡咯啉酮、咪唑啉酮、噻唑啉酮、三唑啉酮、噻三唑啉酮、哌啶酮、嘧啶酮、哌嗪酮、吗啡啉酮和三嗪啉酮。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验证。
发现1-苯基-3-甲基硫脲与草酰氯反应,在三乙胺存在下,可以生成1-苯基-3-甲基碳亚胺。发现2-苯基-1,3(2H,4H)异喹啉二酮,在三乙胺存在下与乙酰氯作用,发生O-乙酰化反应,生成2-苯基-3-乙酸基-1(2H)-喹啉酮;与乙酸酐作用,发生C-乙酰化反应,生成2-苯基-3-羟基-4-乙酰基-1(2H)-喹啉酮。首次制备了1,2-二烷基-4-苯基-1,2,4-四氢三嗪-3,5-二酮和1,2-二烷基-4-苯基-1,2,4-四氢三嗪-3,5,6-三酮化合物。
发现一些吡咯啉酮、哌啶酮和嘧啶酮类化合物对某些阔叶杂草具有优异的防效。其中5-(4-三氟甲基-2,3-二氢-3-甲基-2,6-二氧嘧啶-1(6H)-基)-2-氯-苯甲酸酯和2-{[4,5,6,7-四氢异吲哚-1,3(2H)-二酮-2-基]-取代苯甲酸基}-丁烯酸酯在40克/公顷对某些阔叶杂草的抑制率为100%。
对某些文献中的化合物进行了药效团,比较分子力场分析。研究了四个典型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在原卟啉原氧化酶(PPO)与其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高除草活性化合物的基本特征是:苯环上1位杂环基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应采取较平坦的构象;2位取代基为氟,氯;4位取代基为卤素,氰基;5-位取代基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应含有负电性原子或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