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金融理论基于市场有效和投资者理性的假设,认为套利是无风险和无成本的。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的难以用传统金融理论进行解释的股票市场异常现象,学者们开始将人的非理性心理纳入分析的框架,行为金融学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行为金融学者从理论上论证了套利的有限性;而心理学理论也表明,投资者并非“理性”人,他们信念中的系统性偏差会导致其并非根据基础性信息进行交易,研究者们称之为“情绪”。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在资产估价中产生了不同于基础信息的影响,导致股票价格高估或低估,并在一定时间内朝同一个方向偏离其均衡价值。那么,这种股市的“错误定价”是否会对反过来影响实体企业的投资决策呢?本文在对前期研究进行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行为金融学的迎合理论和保守主义共存的视角,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水平产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全部样本分析表明,高投资水平组具有明显的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倾向,但低水平投资组却没有表现出显著著的保守主义行为。(2)区分不同市场环境的研究表明,迎合渠道是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投资水平的主要渠道。在市场动荡时期,除了信息不对称因素外,信息的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更大,投资者认知偏差更明显,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越大,因此,在动荡时期,所有公司都表现出了迎合倾向。但在平静时期,只有高投资水平组具有迎合行为,而低投资水平组表现出投资水平不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3)进一步融资约束分组研究表明,对高投资水平高融资约束组,基于融资约束和迎合情绪动机的共同作用,其投资水平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高于低融资约束组;低投资水平高融资约束组,保守主义的倾向与融资约束的作用相互抵消,投资者情绪没有表现出对投资水平的显著效应;但在低融资约束情况下,低投资水平组的投资水平表现出了与投资者情绪反方向的变化,保守主义倾向使得这类公司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适度减少投资,即,只有在低融资约束情况下,低投资水平组保守主义倾向才在投资决策中起到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