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通过上调BMP7来影响TWIST1进而影响胰腺癌中的上皮间质转分化进程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m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BMP7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白藜芦醇、BMP7、TWIST1的调控关系。最终求证白藜芦醇通过BMP7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分化效应。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实验来观察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BMP7的表达差异。利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12.5到100μM)分时间段处理Panc-1细胞(24h,48h,72h),用MTS法测定Panc-1细胞的增殖效应。用50μM的白藜芦醇处理细胞48h后,利用RT-PCR测定BMP7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7、Twist1、Akt1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在PANC-1细胞中过表达和敲除BMP7基因。利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来验证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作用的改变。结果:1.通过免疫组化实验,验证得胰腺癌与癌旁组织相比之下,BMP7基因的表达有所降低。2.通过MTS实验,在12.5到100μM的白藜芦醇浓度梯度下,在不同的时间中对Panc-1细胞均体现出抑制作用,白藜芦醇浓度在50μM,48小时的条件下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通过实时定量PCR实验,验证了在50μM白藜芦醇的作用下Panc-1细胞中的BMP7基因的量有所上升。通过Western实验验证了BMP7基因表达的变化,并发现E钙蛋白表达量升高,同时N钙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TWIST1的表达量降低。4.利用慢病毒过表达BMP7基因。通过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观察到Panc-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通过Western实验观察到在BMP7基因过表达的情况下,MMP-2,MMP-9的表达量有所降低,发现E钙蛋白表达量升高,同时N钙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TWIST1的表达量降低。5.利用慢病毒沉默BMP7基因,同时用50μM白藜芦醇处理细胞48小时。通过Western实验观察E钙蛋白、N钙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1的表达量,白藜芦醇的处理部分逆转了BMP7沉默组所导致的蛋白表达量变化。同时过表达BMP7基因和TWIST1基因,在已经经过慢病毒转染形成稳定的BMP7过表达的细胞株中利用质粒过表达TWIST1基因,通过Western实验观察E钙蛋白、N钙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1的表达量,TWIST1基因过表达部分逆转了BMP7沉默组所导致的蛋白表达量变化。结论:1.BMP7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低表达;2.BMP7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分化;3.白藜芦醇可以通过上调BMP7基因的表达下调TWIST1,进而抑制胰腺癌中上皮间质转分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外阴癌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为其主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90%。该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为主,晚期或复发的患者需辅助放化疗。早期确诊的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80-90%,而在疾病晚期确诊的患者,生存率下降至15-6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针对复发和转移的患者能够采取的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人体对放射剂量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患者在接受全量放疗后即使病灶未完全控制也不
目的:氧化应激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密切相关性,研究发现仙茅具有良好的氧化应激保护作用,其具有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治疗作用。本实验对仙茅提取物(EC)进行研究,以评价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1.EC的制备:将仙茅药材粉碎成粗粉,用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两次。第一次加仙茅5倍量的70%浓度的乙醇,加热回流2h,滤过。第二次加仙茅4倍量的70%浓度的乙醇,加热回流2h,滤过。合并两次
目的:探究自噬介导的乙脑重组DNA疫苗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1.动物分组免疫选取清洁级健康雌性Balb/c小鼠(4-6周龄),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平均分成5组。取pJME-LC3质粒(1mg/ml,溶于无菌PBS)100μg分别肌注免疫鼠两左后肢股四头肌,共免疫3次,间隔2周,作为实验组;同时肌注pJME质粒(1mg/ml,溶于无菌PBS)100μg作为常规DNA疫苗免疫
目的: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源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由君药百合和臣药地黄组成,该方剂具有养阴清热,补心益肺的功效,古代常用于百合病的治疗。百合病在睡眠,饮食,精神,行为方面的症状与现代抑郁症临床表现相似,因而近代常用百合地黄汤干预和缓解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繁多,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因此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结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整体的水平分析百合地黄汤抗抑郁的宏
目的: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无法逆转的、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学习和记忆等能力的丢失,最终会导致死亡。AD多发病于老年人口,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地不断提升,AD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但是现在缺乏能够有效治疗AD的方法。星型胶质细胞(Astrocyte,AS)参与了众多生理及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
目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即为常绿灌木兰科草本植物五味子的果实,具有调节神经系统,改善人体内部血液循环的药理作用;到目前为止是我国在现代医学中研究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滋补类中药。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属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石菖蒲药用部位为该植物干燥后根茎部分,具有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调节呼吸系统、神经功能保护的药理作用,用于有效治疗急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我国自主可控、具有自然优势的能源资源,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国际能源市场话语权的根基,作为兜底保障能源的作用仍不可替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期刊
引言: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炎细胞大量浸润和真皮血管新生,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与免疫应答发生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有关,其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NF-κB是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之一,其由p50、p52、Rel A(p65)、Rel B和cRel五个成员组成的转录
目的:母亲接触的双酚A(Bisphenol A,BPA)可以通过胎盘和母乳喂养进入子代体内,且生命早期接触BPA在体内产生的危害较大,需要更多的关注。近年来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失衡对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围生期BPA染毒会影响子代脾脏Treg和Th17细胞水平,但相关的机制还不清楚。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化,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铜等重金属在通讯电缆、高低压电线以及各种电机制造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重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发展的同时,它们带来的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成为重要的卫生学问题。本课题组前期对镁矿和玻璃厂工人重金属暴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两厂工人尿中铜与镍的含量均显著升高,说明两厂工人有铜与镍的暴露。铜镍联合暴露是否对肝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具有交互作用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