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通过对CO中毒急性期患者脑部各区域弥散峰度成像参数值的测量及分析,以探讨该技术对其脑组织损伤程度及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价值。 方法: 对26例CO中毒急性期患者及18名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常规轴位T1WI、T2WI、T2WI-tirm、DWI及DKI序列扫描。分别测量所有受试者6组15个感兴趣区的平均扩散系数值、平均峰度值及各向异性分数值,同一部位同一层面用体素大小相同的ROI手动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1.0版,分析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结果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并将病例组依据DWI扫描图像中有无病灶检出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部位MK值、MD值及FA值的组间差异,同时将多参数均存在差异部位的MD值、MK值与DWI上的表观扩散系数值作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上述差异部位MD值及MK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计算MD、MK定量评估的最佳诊断界值及其相应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分析二者对CO中毒急性期脑损伤的诊断效能。所有统计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得分减低是DWI扫描结果出现阳性的影响因素; 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各感兴趣区MD值呈减低趋势,而MK值呈升高趋势;其中病例组MD值减低部位为:双侧苍白球、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MK值升高部位为:双侧苍白球、丘脑、半卵圆中心及侧脑室旁白质;FA值减低部位为:双侧苍白球;且阴、阳两组患者双侧苍白球同时存在MD值减低、MK值升高,而其余部位值的改变均属阳性组; 3.病例组MD值减低、MK值升高分别与DWI的ADC值减低相关性良好; 4.苍白球区MK值的AUC最大,为0.900,其余值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苍白球的MD值、半卵圆中心的MK值、半卵圆中心的MD值、侧脑室旁白质的MK值、侧脑室旁白质的MD值,它们的AUC分别为0.867、0.856、0.844、0.822、0.789。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苍白球区MK值及MD值的最佳诊断界值、敏感度、特异度依次为:(MK半=1.2304;87%、83%)、(MK侧=1.2516;83%、77%)、(MK苍=1.0633;91%、84%)、(MD半=0.8736;93%、70%)、(MD侧=0.8522;90%、73%)、(MD苍=0.9445;86%、81%)。 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DKI技术可以对CO中毒患者的急性期脑损伤进行定量评估与诊断。 2.DKI参数MK、MD可以反映CO中毒患者脑组织的微观结构信息,特别是MK能够反映灰质的微结构改变,可更敏感的发现急性期CO中毒患者脑部灰白质异常,有利于临床客观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早干预和给予恰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