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化角膜的实验研究

来源 :广东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碱烧伤制备兔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通过改良式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Avastin结膜下注射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对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进行比较,探讨改良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Avastin结膜下注射治疗兔眼新生血管化角膜的可行性,为临床上探讨一种治疗高危新生血管化角膜的新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以0.5mol/L的氢氧化钠烧伤右眼制备兔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2周后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10只兔)行改良式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Avastm结膜下注射术(A组,n=10),对照组实验组(10只兔)行常规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组(B组,n=10)。术后密切观察植片移植排斥情况及并记录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生长状况,测量新生血管长度,计算新生血管面积。术后第28天处死动物,取下角膜,行HE染色观察两组角膜植片中新生血管形成情况。   [结果]   实验组(A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9.85±7.91)d,对照组(B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10.32±1.78)d,A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1);实验组(A组)新生血管形成的面积明显小于烧伤对照组(B组)(P<0.01);HE染色显示实验组(A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明显较对照组(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采用改良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联合结膜下注射Avstin治疗兔眼碱烧伤后新生血管角膜能减轻术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降低术后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植床VEGF的表达,植床植片间的瘢痕愈合可能阻挡周边角膜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植片,供体内皮细胞的移植数量减少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今天数字王国可热闹了,因为数字们要与它们的搭档——符号组队比赛,看谁是最大的赢家。  参赛的数字有10个,分别是0、1、2、3、4、5、6、7、8、9,数字符号“ ”“-”“×”“÷”“=”“·”全来了。人类自告奋勇地充当了这次比赛的裁判。  开始数字组准备直接跟符号组比,可“=”不赞同。它觉得一是不公平,数字组成员明显多多了,二是根本比不了,要知道符号组就算再厉害,也组合不出数字啊。于是人类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