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肺腺癌动物模型,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VEGFR、HIF-1α及MVD的表达情况,探讨达肝素钠抗血管形成及抑制肿瘤生长转移的可能作用机制,为达肝素钠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在临床中治疗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肺腺癌A549细胞传代培养,收集对数生长期A549肺腺癌细胞,调整细胞悬液浓度为1.0×10~7个/ml。2.建立A549肺腺癌动物模型:将A549细胞接种于裸鼠右背部皮下,成功建立肺腺癌动物模型后,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0.9%NS0.2ml/只,腹腔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5天;顺铂组:3mg/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天;达肝素钠组:1500IU/kg,腹部皮下注射,每天一次,连续35天;联合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每天一次,连续3天,同时,腹部皮下注射达肝素钠1500IU/kg,每天一次,连续35天。定期测量鼠体重、瘤体最大直径及最小直径,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第35天,用戊苯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处死荷瘤鼠,剥取瘤体称重、计算抑瘤率。3.免疫组化法:测瘤体组织中VEGF、VEGFR、HIF-1α及MVD的表达情况,HE染色法观察瘤体局部浸润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情况。结果:1.对照组、化疗组、达肝素钠组、联合组的末次测量移植瘤体积分别为:(945.086±180.745)mm~3、(688.530±123.276)mm~3、(497.826±89.954)mm~3、(289.825±56.572)mm~3;移植瘤重量分别为:(1.267±0.296)g、(0.602±0.148)g、(0.476±0.098)g、(0.242±0.071)g;抑瘤率分别为:0、52.821%、62.696%、81.035%。;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7.000±13.236)个/400倍视野、(36.667±7.581)个/400倍视野、(34.333±5.989)个/400倍视野、(29.000±3.873)个/400倍视野;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与NS组相比,达肝素钠组瘤组织中VEGF、VEGFR、HIF-1α表达均明显降低,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联合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达肝素钠抑制肿瘤组织VEGF、VEGFR的表达,通过VEGF旁分泌途径,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达到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学作用。2.达肝素钠可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间接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血管生成的作用。3.达肝素钠可抑制肿瘤细胞表面VEGF的表达,通过VEGF自分泌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