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金融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渗透到金融业务中产生的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深刻影响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而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希望能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首先客观描述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十五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厘出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相关性最强的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和P2P网贷。进而,基于相关理论,分析这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非利息收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实证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将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互联网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和P2P网贷余额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16家商业银行2013年第三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如下: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及P2P网贷均对非利息收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具体来说,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每提升1%,非利息收入提升0.07%;互联网货币基金资产净值每提升1%,非利息收入提升0.17%;P2P网贷余额每提升1%,非利息收入提升0.08%。这说明,互联网金融推进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和盈利模式转型,对非利息收入主要为积极影响。商业银行要实现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进一步转型升级,需要依托金融科技实现业务创新,实现线上业务转型,完善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