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整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药物洗脱支架(DES)内早期血栓形成(0~30天)的患者临床资料和造影结果,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内早期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心内科行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469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4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支架植入情况。结果:1、42例患者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0.9%),其中包括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12例(发生率0.3%),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30例(发生率0.6%);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病变为三支病变26例(62%)、2支病变8例(19%)、单支病变8例(19%);左前降支病变26例(62%);置入多支架(>3)18例;早期支架贴壁不良2例;心功能不全合并低血压状态24例;靶血管按ACC/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标准B2/C型复杂病变占67%。2、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长病变、长支架是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治疗发生早期支架内血栓风险是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4.849倍。3、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8例,15例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抢救成功存活出院,27例未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均抢救无效死亡(总病死率64%);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早期支架内血栓的首要选择。结论:1: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与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长病变、长支架相关。2:介入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和加强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对于已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可增加抢救成功率。3: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早期支架内血栓的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