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差异带来的价值观冲击越来越明显,留守未成年犯罪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留守未成年人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一样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口流动的产物,与之对应的是流动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这两大群体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留守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家庭之殇,更是社会、国家之殇,凸显了我国农村家庭和农村治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研究和探讨能进一步走近和了解这一群体,通过对其群体特点和犯罪原因的分析也能更好的揭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出建设性举措提供依据,对我国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有很大意义。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农村留守未成年人与留守儿童和流动未成年人的比较分析,明确留守未成年人的涵义和独特的地域、状态特征。第二部分,确定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方法,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犯罪低龄化趋势、犯罪类型和犯罪主体的个性特征。第三部分,基于调查数据和文献研究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包括亲情疏离、教育弊端、监管缺位等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在总结前文留守未成年人群体特征和犯罪特点以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提出相关举措,包括重视家庭亲情回归和农村法治教育、建立宽严相济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相关制度、加强刑罚执行社会化力度、建立家庭、学校、农村自治组织一体的防控与治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