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行为理论是一个带有很浓的生活气息的学术理论,它是在丰厚的、坚实的哲学、教育学理论背景下进行研究的。它是在研究交往个体之间物质和精神的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对交往个体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灵上的平等、共享、竞争、合作、冲突、理解、包容等——的研究;它最终使个体社会化发挥重要作用。而笔者所研究的教育活动中的交往行为更是教育个体间有关知识信息、成长活动的交流与互动,是教育个体之间的精神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它是一个传授知识内容,领悟生命真谛,规范意志行为的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促使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教育是交往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现实中的交往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交往的个体需要性、种种交往压力、交往的心理障碍、交往中许多不良的惯习,因此,教育实践中的交往行为不一定会产生如哲学家们所歌颂的交往行为能“满足精神需要、心灵的悟对、情感的交融、民主、平等、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等等”的教育实效。因此,作为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之一的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哈贝马斯,他在交往行为方面的研究,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教育及教育活动中的个性间的交往。笔者从他的交往理性、话语伦理学、生活世界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一个新视角的阐释。从教育层面,用交往行为理论来审视和设计教育实践,保持交往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理性地对当代教育进行定位。以上是本文的写作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交往行为理论的渊源:第二章,阐述了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章,论述了教育活动中交往行为,论述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行为;第四章,论述了交往行为理论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其他文献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国强民的根本动力。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中国自古就有学术诚信的文化传统,但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道德观念也随之转型,由于传统诚信观的缺陷,诚信缺失现象成为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障碍。在高校,学术浮躁、功利之风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