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阿那格雷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humme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测出十二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盐酸阿那格雷胶囊和多次口服给药后,不同时刻血浆样品中阿那格雷的浓度。本次研究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重现性好、样品处理简便,适于样品高通量分析的LC-MS/MS(液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对口服盐酸阿那格雷胶囊后的体内药动学进行分析,为阿那格雷后期临床安全性、合理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使用乙醚-二氯甲烷(2:1,v/v)作为提取试剂,对阿那格雷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进行前处理,柱温调节到35C,流速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芹菜素灌胃,观察芹菜素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雄性昆明种小鼠和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肝脏氧化还原指标和血液氧化还原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剂量效应,为芹菜素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将200只健康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低剂量组(AP252mg/kg)、中剂量组(AP504mg/kg)和高剂量组(AP1008m
学位
目的:通过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老鼠簕生物碱A(4-羟基苯并恶唑-2-酮,4-hydroxy-2-benzoxazolone,简称HBOA)及其乙酰化物对猪血清(PS)所致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围绕肝星状细胞(HSC)及相关细胞因子探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及肝纤维化组,对肝纤维化组大鼠腹腔注射无菌PS0.5mL/只,诱导大鼠
研究背景遗传性少毛症是一组表现为毛发持续性部分或完全缺失的遗传性疾病,该组疾病具有临床和遗传上的异质性。通常会在出生时或在婴幼儿时期开始发病,往往持续终生。患者头发、眉毛、睫毛、体毛、阴毛和腋毛均可受累。该组疾病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ADHS)是一种以毛囊微型化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脱发疾病。近年来关于A
学位
研究背景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s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小、易复发,且常先后出现哮喘、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食物过敏及血清IgE增高等异位性疾病。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已完成的大量人群、家系及双生子研究均表明遗传素质是构成AD易感性的主要因素。近年国外有研究发现一些与哮喘、AR及过敏疾病的相
学位
目的探讨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7(IL-1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扁平苔藓(LP)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病例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2.27±8.42岁),均为2012~2013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扁平苔藓患者,取材部位为躯干13例、四肢17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血清中Th1、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IL-6和IL-23的表达水平,并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PsA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在PsA发病及病情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1.收集确诊的PsA患者24例,AS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缺氧缺糖培养条件下,双孔钾离子通道TREK-1对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Ast)存活率及谷氨酸(Glu)摄取功能的影响;Ast的功能状态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TREK-1通道在其中的作用,探讨TREK-1通道是否能成为全新的治疗脑缺血疾病的潜在靶点。研究内容:建立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损伤模型,模拟体外脑缺血环境,检测Ast
学位
研究目的为了给苯胺洛芬滴眼液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以及临床推广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对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苯胺洛芬滴眼液新西兰兔单次、多次滴眼给药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建立新西兰兔眼部样品(角膜、结膜、泪液、房水)中联苯乙酸定量分析的LC-MS/MS方法;并准确测定新西兰兔单次、多次滴眼给药苯胺洛芬滴眼液后眼部样品中联苯乙酸的浓度;最后根据测定的联苯
学位
目的: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高度富集在脊髓背角。外周组织损伤发生时,鞘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剂可以有效地缓解病理性疼痛。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功能亢进,被认为是诱发慢性病理性疼痛的核心机制之一。本课题的目标,在于探讨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对脊髓NMDA受体介导的痛觉突触传递的调节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运用行为学测
学位
吡唑作为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良好的生物活性近年来逐渐引起广大化学家的关注。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吡唑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痉挛、消炎、植物生长调节和抗血小板凝聚等生物活性。吡唑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作为植物保护性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除螨剂,在医药领域作为抗菌素、抗血栓药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发展了一种DABCO促进的由对甲苯磺酰腙和硝基烯制备多取代吡唑的方法。较之前报道的重氮化合物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