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铁氧体材料微孔的旋转超声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氧体由于涡流损耗低、电阻率高、电容率高、磁导率高,广泛运用于电机、变压器、汽车、飞机、火箭、雷达等设备的制造,但是现有技术加工出的深小孔尺寸精度低、表面质量差,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本文提出采用负载匹配系统配合旋转超声加工的技术方案,解决铁氧体材料高精度微孔加工的难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微波铁氧体材料旋转超声制微孔的特点,研制附件化的超声波加工头,其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变幅杆、刀具、专用刀柄和高速滑环组成。其中,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实现谐振频率在17~80 kHz范围内连续可调,能精密到0.1 kHz调节,具有频率自动跟踪功能;超声振动系统可以达到10~20?m的振动幅值;高速滑环转速能够达到4000 r/min以上。其次,基于静压气体润滑技术,进行负载匹配气浮工作台的基本结构优化;完成气动系统设计,为气浮工作台提供润滑和支撑;搭建电气控制模块,使用三个力传感器实时采集超声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信号,并进行气浮工作台的反馈控制。其中,负载匹配气浮工作台减重10.93%;气浮工作台的负载力控制分辨率能够达到12 g,最大负载达到60 kg。最后,搭建铁氧体材料超声精密制微孔技术实验台,针对石榴石铁氧体材料展开系统的打孔实验研究,分析超声振动打孔机理,工艺参数、刀具参数、超声参数对负载力、加工效率、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刀具磨损等的影响规律,提出表面质量和精度控制措施,以及合理稳定的制微孔工艺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解决铁氧体材料小直径深孔高效加工的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同时大量的实验结果对如何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精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迫切需要底层信息来提供管理、决策、控制的依据。而来自不同硬件厂商的底层自动化设备往往在控制手段、数据采集方式、通信接口及协议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从而造成了底层信息采集和集成的难度。另一方面,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造成制造自动化软件难以满足可扩展性、可重用性的要求。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一则实现制造自动化系统底层实时信息的方便、快捷地获取,二则能够
根据2019年荷兰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主要进出口贸易国家和贸易产品种类,分析荷兰作为人口密集和农业资源贫乏国家却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的主要原因,以期为我国广大农业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一类极其复杂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EDS)。FMS监控系统是整个 FMS 的控制中心,FMS 的“柔性”主要是由其监控系统的“柔性”来体现。所以,FMS 监控系统是提高 FMS 的柔性和可重构性的关键因素。针对传统 FMS 监控技术的缺点,本文以 MES 为基础,结合 OPC 等基础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 MES 的 FMS 监控技术,使开发的 FMS 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
本论文系统地描述了课题—网络协同环境下的产品数据管理研究的来源,提出了PDM的定义和概念模型,分析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制造企业PDM系统实施的典型框架,详细总
为进一步适应当前信息化和CAD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解决企业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设计周期较长的镀膜设备的智能设计问题。为了支持镀膜设备智能CAD系统,以便为智能设计过程提供良好的底层基础信息平台,文中对设计过程必需的基础信息库进行了重点研究。 论文在理论和实践中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 确定了镀膜设备智能设计信息库总体方案。对
飞机机翼整体壁板预应力喷丸成形是现代飞机制造的一项关键技术,是大飞机制造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工艺阶段。与国外先进飞机制造厂商掌握了比较成熟的预应力喷丸成形技术相比,我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客车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客车产品开发过程数据信息的全面分析,运用Web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成组技术,开展了基
斜航式法向圆弧螺旋锥齿轮传动是贝特朗曲面原理指导下的一类典型工程实现,可望为中大型锥齿轮传动提供一种新技术原型。由于这类齿轮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所以它的强度等特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该新型齿轮应力分布为空间应力状态,强度问题十分复杂,无法用现有的强度计算关公式解决。另外,其接触强度远远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渐开线齿轮,一般可不作校核。因此,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重点分析了该齿轮的弯曲强度。
挖掘装载机是一种典型的小型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缓冲技术是影响回转运动平稳性的重要因素,既要满足回转机构的快速回转运动以获得较高的作业效率,又要保证回转运动的平稳停止和精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Intemet的广泛普及与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资源共享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的实验方式由于受时间、地域、仪器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资源的完全共享。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机械传动实验中,利用Internet共享实验资源,能突破传统实验方式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分散在不同地域的人们能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实验。 论文对基于网络的机械传动实验系统进行了如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