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长短期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在2005至2008年度发生的403起重大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上市公司(收购公司)并购的短期市场反应绩效,此外,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公司并购之后两个经营年度的财务绩效。更进一步,本文借鉴Healyetal(1992)提出的模型实证分析并购的市场反应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即由并购事件引发的市场预期是否会在未来经营年度得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并购事件发生后,不同窗口期的累积超常收益为正值,即市场预期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将有所上升;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上市公司并购后的财务绩效,发现财务绩效在逐年改善。此外,本文发现市场反应绩效与财务绩效具有弱正向关系,前者的预期可在并购之后的第二个年度得以实现。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完善的公司,并购的长短绩效的一致性将减弱。另外,并购的关联交易属性和并购规模影响并购之后年度的财务绩效,关联交易将会降低并购之后的财务绩效,而并购规模与并购之后的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该结果预示非关联交易属性且大规模的并购将有利于并购之后公司财务绩效的显著上升。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的发生凸显了许多巴塞尔协议Ⅱ存在的问题,巴塞尔监管委员会重新审视巴塞尔协议Ⅱ的有效性,并有针对性的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我国也针对巴塞尔协议Ⅲ出台了相应的应对
自1973年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汇率波动频繁剧烈,汇率风险问题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对外和涉外经济活动不断增加,特别是人民币
这是我一直在做并且用力多多的一个系列,秉持了复制、挪用、再造的观念。  它其实很直观,墙面上呈现的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熟悉到麻木的东西,但是当你透过表面,接近到10~20cm的层次时,大千世界的另一面便扑面而来,它是崭新的,同时关照着现实;它们从墙面上来,又把墙上的元素重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刺点”。  德国主观摄影中心人物奥托·施丹纳主张运用一切手段与形式,全面开发摄影表现的潜在可能性;他认为所有
期刊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和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战略性R&D投入对于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