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对进水水质的适应性较差,污水处理效能较低,污泥沉降脱水效果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腐殖活性污泥工艺,即将回流的污泥流经腐殖土反应器,改善污泥的絮凝沉降性,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论文旨在对腐殖活性污泥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和脱水性的影响深入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温度和运行方式下腐殖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考察该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胞外聚合物(EPS)组分和含量及其对污泥絮凝沉降性和脱水性的影响,以期进一步完善腐殖活性污泥工艺的理论体系,为该工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下腐殖SBR系统对出水水质指标、活性污泥EPS以及沉降脱水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腐殖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腐殖SBR)处理污水,将10℃和25℃条件下内置腐殖土填料的SBR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腐殖活性污泥系统初期吸附性能和氮的去除率与25℃相比具有明显的下降,低温对反硝化影响较大,而除磷能力似乎不受影响。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25℃条件下腐殖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明显好于10℃条件下。温度低活性污泥微生物产生的EPS多,沉降性能相对不好;温度高时,反之。因此,选择合适的运行方式,减小细胞代谢产物的积累,适当延长泥龄减小LB含量及mLB/mTB值或提高温度,可改善腐殖土SBR工艺的沉降性能。相对于10℃腐殖SBR反应器,25℃反应器CST值均小0.69 s·L/g SS。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两组工艺的脱水性能逐渐变好,更有利于污泥脱水。同时为考察腐殖土填料对活性污泥EPS以及沉降脱水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SBR工艺处理污水,将内置和外置腐殖土填料的SBR工艺与传统SBR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腐殖土可显著提高活性污泥的初沉速度。外置腐殖土SBR反应器初沉速度比传统SBR的提高了9.559mm/min,改善率达192%;内置腐殖土SBR反应器初沉速度比原污泥的提高了10.599 mm/min,改善率高达213%。外置、内置腐殖土SBR沉降性能明显比传统SBR的好,SVI值明显小。相对于传统SBR反应器,内置腐殖土SBR反应器CST值均小0.68s·L/g SS,且内置腐殖土SBR反应器的CST值最小,更有利于污泥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