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内镜诊断、Hp及ACTH关系初步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jdw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内镜诊断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关系的初步研究,使不同角度的微观诊断与中医宏观辨证相结合,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并挖掘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提高中医分型诊治消化性溃疡病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50例研究对象。(2)按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对纳入的临床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收集胃镜检查、14C呼气试验结果。经患者自愿原则共抽取其中53例患者的上午8:00空腹全血,离心后测得血清ACTH。(3)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与消化性溃疡胃镜下分期、黏膜征象的关系;中医辨证分型与消化性溃疡和Hp的关系;中医辨证分型与ACTH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于计量资料,如果数据符合正态性、差齐性,则可选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采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使用SPSS13.0。结果:(1)在150例研究对象中,胃溃疡共49例,十二指肠溃疡97例,复合溃疡4例。(2)中医证型与镜下分期关系:经过不同证型各个期之间x2检验可以初步得出,在α=0.05检验水平上活动期主要见于肝胃郁热型,愈合期主要见于肝郁气滞型,差异有显著意义,三期中其它各证型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3)中医证型与镜下黏膜关系:黏膜充血多见于肝胃郁热型(P<0.05),黏膜糜烂征象多见于肝胃郁热和肝郁气滞型,黏膜苍白多见于胃阴亏虚型(P<0.05),黏膜出血征象多见于肝胃郁热型P<0.05)。(4)中医证型与HP关系:经x2检验得出本研究中的五个中医证型幽门螺旋杆菌程度无显著差异(P值大于0.05),肝胃郁热Hp检出率83.72%,五个证型中最高。(5)中医证型与血清ACTH关系:肝郁气滞型与其他四型在ACTH上存在差异,且肝胃郁热型与脾胃虚寒型在ACTH上也存在差异。结论:(1)经过本研究初步得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诊断及血清ACTH密切相关。(2)基于本研究在临床研究方面意义:目前临床究中中医证型复杂,从多方面、多层次探讨“证”的本质,将中医辨证规范化,真正为临床科研服务。
其他文献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十四年,东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战火中哀嚎,在浴血中坚强。在汉奸文学粉饰现实的恐怖环境下,沦陷了的东北大地还养育
1942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缅甸沦陷。远征军一部撤退回国;一部退入印度、改称驻印军。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1943年3月,中国驻印
维尼熊被指控参与了一起抢劫案,他一个劲地说自己是冤枉的,可是人证物证俱全,他百口莫辩。  维尼的好朋友猫头鹰哈利决定帮维尼洗脱罪名,还他一个清白。也许有人会问:哈利有什么过人之处?大家可别小看了哈利,他是森林王国鼎鼎有名的大律师。  开庭的日子到了,旁听席上坐满了人。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哈利扭转乾坤。  证人出庭了,是尼克狼。他唾沫横飞、慷慨陈词,一口咬定维尼参与了那场抢劫。  轮到哈利提问了,他扑
近年来,开源软件的蒸蒸日上使整个软件产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面对Redhat在Linux领域屡建奇功;IBM、Sun等跨国公司大力支持开源;BSA商业软件联盟亦多次在全球呼吁“开源软件与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信息化建设背景金融中心信息化建设是指在金融中心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优化配置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并辅助建
数学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在野外迷路时,可以采用"日看太阳夜观星"的方法辨别方向,一到家我就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听。爸爸听完高兴地摸摸我的脸说:"小宇,上课听得真认真,你能
期刊
50年代,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馆目录是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宣传图书、辅导阅读的重要工具。”80年代中期,傅椿徽同志继而提出:“图书馆目录是揭示、报导一定范围内的图书文
字库,就像神经和血液,贯穿于各种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中。作为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汉字对于我们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外国公司占据汉字字库市场主导地位的
<正> 窃钧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在你争我夺的社会里,不平现象举目皆是,当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为之忿忿不平。于是他就在《庄子&#183;胠箧》(读区切,撬开箱
本文对"学徒思维"概念及其危害进行了分析,揭示近2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学徒思维"现象,对"知识发现"、"藏阅合一"、"学科馆员"等案例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产生"学徒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