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讨论福多的心语假说,the Language of Thought Hypothesis,也叫Mentalese Hypothesis。概括地说,它假设了一种内部语言的存在,这种内部语言由具有句法和语义的心理表征构成,在大脑中得到物理的实现。我们的思想和思考过程都发生在这种内部语言中。作为思想的介质,这种语言区别于所有后天习得的自然语言,是天赋的。基于心语的假设,思想就被理解为心理表征的标记,而思考过程则被解释为基于心理表征之间句法转换的句法驱动装置。心语假说旨在为思想和思考过程——即我们的心智——提供解释,思想在自然语言中得到表达,因此对心语的构想很大程度上参照了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可以说,心语假说聚焦的正是语言和思想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思想是否依赖语言?先有思想还是先有语言?我们是否必须用语言来思想,还是说思想另有一个专有媒介?这些问题是困扰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根本问题,长久以来争议不断。福多是系统阐述心语假说的第一人,从1975年迄今的三十余年间福多围绕心语假说展开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紧随福多的原始进路,本文试图展现心语假说的构想出自怎样的困惑,基于什么样的本体论承诺和基本哲学主张,在哪些论据的支持下,如何一步步搭建而成。勾勒出福多的基本框架以后,本文将讨论福多在构建心语假说之初,针对心语假说的潜在反对者(主要是维特根斯坦主义者)为自己做出的辩护。在质疑与回应的过程中,心语假说的构想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心语语义理论为心语假说的成立提供了基础性支持,而它恰恰是心语假说中最难处理也最薄弱的环节。福多后期的工作重点都集中于此,因此,本文还将着重讨论他在这方面的具体策略和相关主张。在完成对福多的心语假说的介绍之后,本文尝试指出暗含于其中的可疑之处。通过对心语假说所倚重的重要论据的考察,本文质疑了福多的自然主义进路,并揭示福多关于心语的设想从根本上取了意义的指称论的思路。跟随后期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的洞见,本文对意义的指称论进行了批判,并试图表明维特根斯坦提供了另一条可能的、也是更为可信的进路来讨论语言与思想、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作为结论,本文将证明福多对心语的设立是没有必要的,语言和思想之间无需中介,自然语言就是思想的典型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