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G-CBT)新技术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2.建立适合临床推广的神经性厌食症G-CBT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研究样本来源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之间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患者,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组的研究设计,分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及常规门诊治疗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中每个治疗团体纳入8-12人,按结构化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进行治疗,持续3个月,总计12次治疗,每次治疗持续120分钟。常规门诊治疗组接受共8次门诊治疗,每次治疗持续时间约30分钟,主要进行营养咨询,精神检查及支持性心理咨询等治疗。并分别于基线,治疗后4周,治疗结束后评估相关指标。2.疗效指标采用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进食障碍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 Version of the Eating Disorders Examination,EDE-Q6.0)、进食障碍调查量表(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EDI-II),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BAI)、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II)等,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指标。其中主要疗效评估指标是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可行性指标是患者的全因脱落率。3.本研究中的原始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处理,在实施意向性分析(ITT分析)的基础上,脱落病例采用末次观测值结转法(LOCF)进行数据处理,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卡方检验,两配对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有7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37人,门诊常规治疗组41人。两组患者在基本人口学资料上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意义。2.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增加患者的体重及提高体重指数(Z=-5.078,P=0.000;Z=-5.077,P=0.000),且对患者的进食障碍调查问卷得分有显著的改善(Z=-4.619,P=0.000),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论是体重及体重指数的改变上(Z=-1.205,P=0.228;Z=-1.791,P=0.073),或是在认知行为功能的改变上(Z=-0.746,P=0.106)均无显著的差异。3.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可行性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脱落率为32.43%,相较于门诊常规治疗组在脱落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χ2=0.091,P=0.762)。【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相较于门诊常规治疗,在患者体重、体重指数的增加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106),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组的脱落率并未高于门诊常规治疗组,故具有可行性,而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