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骨刀在颈椎及腰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与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及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01日至2018年8月31日行颈椎单开门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4例。其中病变累及3个节段患者3例,4个节段患者18例,5个节段患者10例,6个节段患者1例。根据是否使用超声骨刀分为超声骨刀组及磨钻组。其中超声骨刀组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59.75±7.51岁,手术节段4.12±0.62个,术前颈椎JOA评分10.19±1.11分。磨钻组患者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61.11±7.47岁,手术节段4.39±0.70个,术前颈椎JOA评分10.06±1.17分。2017年1月01日至2018年8月31日因腰椎管狭窄于我院行腰椎全椎板切除手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5例,其中影像学提示病变累及1个节段患者31例,2个节段患者36例,3个节段患者8例。根据是否使用超声骨刀分为超声骨刀组及磨钻组。其中超声骨刀组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8.87±7.17岁,手术节段1.67±0.6个,术前腰椎JOA评分12.78±1.33分。磨钻组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9.38±6.60岁,手术节段1.70±0.7个,术前颈椎JOA评分12.59±1.67分。通过对比颈椎或腰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以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超声骨刀与磨钻在脊柱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在颈椎单开门手术患者中,超声骨刀组与高速磨钻组之间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中超声骨刀组术中出血量256.2±134.00ml,磨钻组394.4±176.48ml,P值<0.05,术后1天引流量超声骨刀组155.63±98.99ml,磨钻组215.56±56.80ml,P值<0.05。超声骨刀组出血量及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明显少于磨钻组。在腰椎后期全椎板切除手术患者中,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中超声骨刀组术中出血量308.06±150.05ml,磨钻组465.90±358.25ml,P值<0.05,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超声骨刀组144.52±80.37ml,磨钻组205.23±77.60ml,P值<0.05。超声骨刀组出血量及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明显少于磨钻组。【结论】超声骨刀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高速磨钻组,但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JOA改善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合理应用情况下,超声骨刀及磨钻都可安全有效的进行颈椎单开门及腰椎全椎板切除术,超声骨刀相对于磨钻有着出血少的优势。
其他文献
详细讨论了一种基于双面啮合测量原理的齿轮误差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齿轮径向综合误差的测量与分析。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和测量方
<正>《外国小说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选录了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一文。提到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形象,许多论者都会根据其中"我在看管动物""没家"等只言片语认定,这是一
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少不了动物模型的参与。利用动物模型来模仿人类所患心血管疾病,不仅可以避免人体试验的风险,而且可以随时复制疾病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开展研究,使得我们可以
<正>易俗社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陕西影响最大的两个戏曲剧团,也是西安市振兴秦腔重要的实验剧团。多年来,两个院(社)在秦腔音乐改革中各领风骚,共同推动了秦腔音乐的改革与
电压加载方式会影响微弧氧化过程及膜层性能。利用自制的具有多种输出脉冲形式的电源,在不同的电压增量下加载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研究了加载方式对微弧氧化过程及膜层性
在防卫错误基本形态的基础之上,对防卫错误基本形态之间的竞合形态进行研究,将其在理论上分为双重竞合的防卫错误与多重竞合的防卫错误,并进一步对双重竞合的防卫错误划分为:
文章简介了直接式加热炉对流室炉管的腐蚀状况,概述了对流室炉管的腐蚀过程和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几种提高对流室炉管耐蚀性的方法.
总结以氯化聚乙烯(CPE)为基材,与聚乙烯(PE)等共混制备阻燃热收缩材料的研制过程。试验和分析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Al(OH)3等对材料阻燃性的影响,测得不同辐照剂量时的凝胶含量(Gel%)及力学性能,确定合
万密斋医事活动编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江苏,210029)赵国平关键词万全,年谱万全,字密斋,明儿科医学家。祖籍豫章(今江西南昌),寄寓湖北罗田。世业医,祖杏坡,父筐,皆以医名。万氏遵其父训,学医
期刊
<正>患儿,男,3岁,因发热、皮疹7 d于2010年6月17日入院。患儿入院前7 d始有发热,最高体温39.6℃,伴咳嗽、恶心、呕吐,间断有腹泻症状,并发现手、足及臀部皮疹,于当地医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