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主要包括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人民群众至上、始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观点。人民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并赋予时代内涵,形成了崭新的人民群众观,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胡锦涛的人民群众观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民群众观,即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民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源于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人民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胡锦涛人民群众观的内容丰富,主要有:“三为民”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利民、亲民”以及“三问理念”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的执政理念引领党群关系更加和谐。胡锦涛人民群众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立场的坚定性、利益实现的实效性、目标的明确性等基本特征。胡锦涛人民群众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二是为实现和谐的党群关系提供了指导;三是为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以人为本”的人民群众观贯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当前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