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强声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细胞构筑的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频强声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细胞构筑的影响,为阐明低频强声致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A组(不接触低频强声)、B组(低频强声暴露1d)、C组(连续低频强声暴露10d)、D组(连续低频强声暴露20d)、E组(低频强声连续暴露20d后,常规喂养10d)和F组(低频强声连续暴露20d后,常规喂养20d)。低频强声参数:100Hz,140dB, 1h/d。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和分布,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NSE和GFAP的表达。结果:1、低频强声作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1)潜伏期:与A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分别延长7s、16.75s、9.5s和10s;与D组相比,C组、E组及F组缩短9.75s、7.25s、6.75s,上述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运动轨迹图显示:A组和B组以直线式为主,游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C组、E组和F组以随机式为主,游动距离较A组分别延长3.3 m、5.8 m和6.8 m,D组以边缘式为主,游动距离最长,较A组、B组、C组、E组及F组分别延长25.9 m、 25.3m、22.6m、20.1m、19.1m,上述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3)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分别缩短6s、15.5s、7.75s、8.5s;与D组相比,B组、C组、E组及F组分别延长14.75s、9.75s、7.75s、7s,上述组间有统计学差异。(4)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分别减少2.75、5、3.25、3次;与D组相比,B组、C组、E组及F组分别增加4.75、2.25、1.75、2次,上述组间有统计学差异。2、海马HE染色显示:A组和B组锥体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呈多层,C组细胞排列稍疏松紊乱,D组细胞排列疏松紊乱更明显,而E、F组细胞疏松紊乱现象较D组有所改善,分子层和多形层在低频强声暴露后无明显变化。3、低频强声作用后海马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锥体层,C组、D组、E组、F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08%、31.31%、10.82%、10.59%,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C组、E组、F组与D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4、低频强声作用后可见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海马锥体层NSE阳性细胞数减少,停止作用后NSE阳性细胞数目有所回升,计算各组海马NSE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显示:A-F组分别为57.25、56.25、47.75、33.25、48.25、47.75个/高倍镜视野;与A组相比,C、D、E、F组有统计学差异;与D组相比,B、C、E、F组有统计学差异。5、低频强声对海马胶质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1、低频强声(10-20d)长期慢性刺激可导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数量减少,而胶质细胞无明显影响;2、停止低频强声暴露后,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可得到部分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部分恢复;3、低频强声造成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是其影响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存在的树突状细胞(DCs)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治疗前后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