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矢状位整体、局部影像学参数的特征及各参数之间的联系;探讨影响患者健康生存质量的相关参数。方法:选取74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年龄>50岁,性别不限。以Lenke-Silva分型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和重度侧凸组,选取40例同年龄阶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PACS图像系统中测量三组的脊柱-骨盆矢状位整体、局部影像学参数,采用SNK检验比较三组的年龄及影像学测量结果,并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对所有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进行ODI及生存质量量表SF-12问卷自评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量表评分结果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1)PR-T12:对照组、轻度侧凸组与重度侧凸组之间PR-T12差异最为明显,F=11.383 P=0.00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SVA:脊柱矢状位失衡的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0%,轻度侧凸组36.0%,重度侧凸组44.1%;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及重度侧凸组的S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TK、PT、TPA:侧凸组的TK值均较对照组减小,而侧凸组的PT与TP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PI与PT、SS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两套骨盆参数紧密相关;(2)LL与多个参数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5)包括TK、SSA、SS、PR-T12、PR-S1,其中SSA与LL关系最为紧密,r=0.737。(3)SSA与TPA与各影像学参数的相关性明显优于SVA。HRQOL评分相关性研究显示:SVA与HRQL的相关性强于PT,同时SVA还与SF-12MCS具有较弱的相关性,r=0.192,p=0.045<0.05。LL在与ODI的相关性最强,r=-0.648,p=0.016<0.05。结论:1、评价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时应重视参数TPA与PR-T12。2、SVA的平衡与合理的PT值对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具有明确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