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概念主要存在于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三个学科之中。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主要指思维的过程机制和品质,逻辑学意义上的思维主要指思维的形式和法则,哲学中的思维则是与存在相对应的人的认识系统。教育思维的思维更接近于哲学意义上的思维,它与教育存在是对应存在的,不同的是它还与教育行动形成对应关系。相对于形式,教育思维是内容性的,相对于过程,教育思维是结果性的,它是人们关于教育的思维结论,其内容实质是人类教育认识的结构性内涵。 在社会实践领域,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总的讲有两种,即与知有关的问题和与行有关的问题。知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解答的,对于研究者来说,实际上是寻求答案;行方面的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对于研究者来说,实际上是寻求方案。这样看来,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成果,应该既满足了人们对教育认识上的需要,又满足了对教育实践上的需要。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一部分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满足人类对教育认识上的需要,另一部分教育思想和理论则在满足人类对教育实践上的需要。教育是人类的创造物,因而,教育认识上的问题,虽有反映的因素,说到底是一个理解问题,理解的结果实际上就是种种教育观;教育实践上的问题,是一个构思问题,构思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操作的思路。对教育行动的构思,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支配下进行,有时甚至就是为实现某种教育观而进行。所以,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教育观的背后是“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教育操作思路的背后是“教育(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具有内在的联系。 本文把教育思维界定为——教育思维是人类的教育实践理性,是教育理论认识在教育实践面前的凝结,也是教育实践经验在人们认识中的凝结;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定的教育观及其支配下的教育操作思路的统一体。这其中指出了教育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素:教育观和教育操作思路。 教育观是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一个关于教育的观念系统。教育观的基本要素有五个,即教育目的观、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认识、教育内容观、教育方式观,这几个要素是有机联系的。教育观的形成要受到教育的时代精神、教育的文化传统、个体的教育经验、个体的教育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一定主体的教育观会从朦胧到清晰、从部分到整体、从肤浅到深刻、从动摇到稳定、从一般到独特,逐渐成熟。